无意间挖了一期古董的TED演讲——《Why we do what we do》。演讲者是成功学家Tony Robbins。他说:
我相信, 激发内在驱动的无形力量,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我站在这里,因为我相信情绪是生命的力量。
情绪(emotion),这个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高频词,究竟指的是什么?
查尔斯·达尔文在1872年写过一本《人与动物的感情表达》。达尔文认为,情绪帮助动物们适应环境。表达情绪和表现动物的身体特点有同样作用,
例如,狗在地盘被侵略的时候愤怒狂吠,让敌人认为它比实际上更具有攻击性。达尔文认为,情绪大多有目的性,因此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而在人类身上,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指情感及其独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一系列行动的倾向。”
有头脑的人都知道怎么思考。我们能够把任何事物合理化;我们能完成任何事情。我们能...
有人认为, 人们为自己的利益所驱使。但安东尼认为,
加入情绪后,我们追求利益的行为模式也将改变。
到底是什么塑造了我们?
有人认为:“我们的过去塑造了我们的现在”、“我们的经历就是命运”,但其实未必!
当你问某人:“为什么你无法达成某事?”
他会告诉你什么?没有没有知识、没有钱、没有时间、没有技术、没有好的领导、没有……他们可能是对的,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对资源的索求。然而,稀缺的永远不是资源,而是策略。
如果我们处于对的情绪状态,我们能让自己做任何事。我们能完成任何事。
海蓝博士说过:引起情绪波动的每一件事都是成就自己的机会。
那么,是什么左右了我们的资源?
(1)你要把你的注意力聚焦在什么地方?
(2)这些聚焦的地方,意味着什么?
(3)你将要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决定要把注意力聚焦在什么地方。
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在某一秒钟,当你决定把注意力放在某样东西上面,你必须赋予这样东西一个意义。 无论这个意义是什么,都会制造情绪。 然后,情绪会创造我们的下一步行动。
托尼讲了一个励志的故事——自行车运动员兰斯·阿姆斯特朗的职业生涯。1996年,阿姆斯特朗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后,决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不是结束,这是开始。我要做什么? ”上。1998年康复后,他捧回七个环法大赛冠军(1999年到2005年);而在患癌之前,他排名止步于第5名。
所以,回到前面的这个问题,塑造我们的是两个看不见的力量——状态和情绪。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在某件事情之后,我们会痛恨自己“我竟然做出了那么蠢的决定”也有在某些事情之后,自豪地说:“我太牛了”“是我成就了这个事情”。
然而,导致这些经历的并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状态。
在短期来看, 这些状态是导致你做事的结果,长期来看,是你的世界观塑造了你。
世界观是一个过滤器,塑造我们的就是那个过滤器,促使我们做出决定的就是这些过滤器。
所以,当我们想要影响别人的时候,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已经影响了他们。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呢?
第一是目标和追求。我们追求的是我们的需求。
安东尼认为,人类有六种需求:确定性、不确定性、重要性、情感联系和爱、成长、贡献。
无论你的主导信念系统是什么, 它都会让你往一个不同的方向倾斜。 而当你往一个方向移动,你就有了一个目的地,或命运。
第二是地图。把它想象成一个操作系统 它告诉你怎样到达目的地。
关于“地图”这个概念,前阵子刚好在《神奇的结构》上看到过。
“人类并不直接操纵世界。我们每个人都自己在脑海中创建了一个世界的投影——换句话说,是一个模型或者地图——来帮助我们做出各种行动。”我们脑海中的地图决定了我们体验世界所得到的经验,我们如何认知世界,以及我们能够看到哪些选择。
第三是情绪。关于情绪,英语中有不同的词汇来表达6000多种情绪。但主要影响我们正面负面情绪的,差不多有12种,而其中的一半让我们感觉糟糕透顶。
武志红在《心灵的七种兵器》中,指出了如何拥抱害怕、焦虑、悲伤、自卑等负面情绪,从中汲取能量,把它们当成心灵成长的兵器。
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中也说,如果把人想成一部手机,情绪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后天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都要在系统上运行。
善待情绪,保持情绪系统的稳定运行,才能保证生命力量的源源不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