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1994年创立至今二十多年,海底捞成为中国本土第一家跃上百亿规模的餐饮企业,并成功打入海外市场,这一切都因为其敢于坚持不断地改革、创新。
但改革和创新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今天,就来揭秘海底捞内部是如何做到的。
海底捞快速扩张背后,的用人危机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都会产生“大公司病”。
海底捞同样如此,在海底捞副总、创新中心总监邵志东接管人力资源部时,整个海底捞出现了严重的“三多一少”的现象:部门多、人员多、费用多,效率却在逐渐降低。
邵志东说,“职能部门逐渐膨胀,管理阶层逐渐膨胀,甚至职能部门或者非业务人员的占比极高。”
组织变革从人力资源部开始。2014年,负责海底捞大学的邵志东接管人力资源部。他回忆,当时海底捞招聘一个新员工的平均成本就要1800元,为什么?
因为招聘实在太难了!海底捞人力资源创新的“三部曲”
每次讲到“海底捞”,大部分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被它那细致的服务所折服!
张勇曾经说过:“其实每个人来公司是想打工挣钱的,当一个没怎么念过书的员工发现他还可以成为领班成为经理的时候,可能就会迸发出格外的激情,要想留住员工,归根结底还是机制问题,一个公平的、公正的、合理的升迁体系是保证员工愿意干下去的一个前提,除此之外,没有办法。”
说来说去,这些关键人才的流失都是因为薪酬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啊!
作为HR,一般都只会埋怨企业薪酬福利不够好,对于候选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而导致招聘难,万万没想到福利太好也会让人才流失。HR设计薪酬体系应当注意哪些细节?
那么,海底捞在薪酬机制体系上,它的设计模式网上到处都在宣传,都能了解的到?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下一锤子薪酬模式与薪酬的一篮子计划的关系!
传统的薪酬模式中,一锤定音的定薪方法非常流行。主要体现在以下环节:
一、员工新入职:
根据对员工过往的资历、学历、经验、能力评估,确定一个试用期薪酬、转正后薪酬,基本上都是比较固定的额度。
二、员工转正后:
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很多岗位的薪酬模式“能力定薪、考勤加薪”,有的将员工划在不同的能力区间,然后按能力定岗定薪。不过,员工即使再有能力,如果不转化为生产力、经营价值,能力再高也是枉然。
三、管理等级薪酬制:
通常会从“职种、职类、职群、职等”四个维度出发,建立一套纵向为等级、横向为档位的薪酬层次,但前提是每一个点位都是固定薪酬。
等级档位薪酬表
四、加薪难题:
一般采用固定加薪法。常见的方式包括:考核晋级、职务提拔、年度加薪、工龄加薪、岗位变动加薪、能力加薪、特别加薪等等。由于加薪的规则和操作不够科学、规定、透明,因此尤其对管理岗位、重要岗位的加薪及薪酬,多数企业都采用保密制度。
五、高薪员工之痛:
传统薪酬模式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刚性有余、弹性不足”,所谓刚性,即能高不能低、能加不能减、能上不能下,而且经常与个人的价值与贡献脱勾。一些拿着高薪而状态和价值却在下降的员工,形同企业的鸡肋,很让人烦恼。
六、同考核挂勾:
由于很多岗位的员工拿着固定工资,缺乏动力和压力,因此企业推行绩效考核,从工资挖一块出来做考核,也有的企业同时填进去一块,组合起来称其为所谓的“绩效工资/奖金”,实际上,这个做法基本上都达不到期望,而且容易引起员工的反感与抵触。因为员工认为加的工资是自己应得的,不接受高目标要求和扣薪的做法。而老板认为,无论是原来的工资还是加了工资进去,员工都有义务和责任达到要求、完成目标,否则就要减扣。而且,由于激励力度过小,员工感觉到只有压力,缺乏动力。
任何企业都要建立一篮子薪酬计划
马云在谈到薪酬、绩效时总结了6个要点:
1、核算的是KPI数据,但考量的一定是KPI以外的东西
2、给结果付钱(奖),给努力鼓掌(励)
3、欣赏有价值的失败,奖励坚持拿到结果的努力
4、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
5、加工资是公司对你的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6、那些没有调薪的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价值
任何老板都要有自己的薪酬绩效理念,这是利益分配、人才经营的重点。因为,使用何种薪酬模式,关乎员工与企业共同的利益。往小里说,这是员工工作的力量之源,往大里说,这决定了企业的人力是成本还是资本。
马云固然有很多地方值我们学推崇或效仿,但是大企业毕竟达到了一定规模,未必所有的管理模式都值得我们去尝试。但是,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马云、任正非等管理大家的风范、格局、视野,所有的中小企业老板都应该好生学习。因为他们也是从0开始、从小企业做起来的。
薪酬绝对不是一锤子就定下来的事情,而是把他装在一个大篮子里,因为我们在设计薪酬时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
薪酬设计的8大平衡!
什么是一篮子薪酬计划?
就是将员工收入体系按短期、中期、长期及固定+变动、工资+个人贡献奖励+团体价值分享、基本收入+产值工资+价值工资等构建起多方式、多维度的分配系统。
产值工资是以结果和效果为导向的薪酬设计
其核心思维及宗旨即:
1)让员工为自己干,拼命干、自动自发地干。
2)企业实现平台化运行、自动运行。
3)员工的收入与价值高度匹配。
4)高薪酬、高绩效、高产出、高激励。
5)员工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企业增利、员工加薪。
KSF与PPV的激励性薪酬结构
上面介绍这个KSF以及PPV薪酬模式,可以实现员工工资越高,企业效益越好!
如何创建一篮子薪酬计划?
1、打破传统的“固定薪酬”、“底薪+提成”、“月度固薪+年薪考核”等低效管理模式,管理层及经营系统用KSF(薪酬全绩效模式-宽带薪酬),执行层用PPV(产值量化薪酬模式-量化薪酬)。
传统薪酬模式最的的特点和缺点是:
1、弹性小。固定工资部分比重大,实际浮动率不到小。
2、无法衡量。不能量化员工的工作结果与价值贡献,员工收入与其价值不匹配。
3、激励价值低。由于弹性小,可量化少,激励性必然不足,无法挖掘员工的创造力与潜能,人效浪费。
4、工资的本质为企业的固定成本。企业一旦承诺,薪酬就变成“债务”,无论企业经营成果如何,员工贡献大小,每月必须兑现。
以某生产经理KSF模式为例:
第一步:选取生产经理这个岗位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6-8个指标
总工艺毛利润/生产工艺总产值/公司总报废率/部门费用率/及时交货率/生产工艺小时产值/员工流失人数/培训
第二步: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权重
第三步:根据公司历史数据计算出每个指标的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对员工来说比较容易达到,所以员工压力不大。
对于企业来说,只做的不比去年差,所以平衡点上加薪不会增加成本。
第四步:将员工的薪酬分为固定薪酬(20%)+宽带薪酬(80%),将宽带薪酬分配到6-8个指标当中
第五步:根据平衡点和薪酬分配设置相应的奖励刻度
毛利润每增加10000元,奖励31元,每减少10000元,少发25元;
总产值每多3000元,奖励5.3元,每少3000,少发4元;
报废率,每降0.05%,奖励2.5,每上升0.05%,少发2元;
及时交货率,每上升0.05%,奖励2元,每少0.05%,少发2元;
员工流失率,没流失,奖励50元,每流失1人,少发250;
KSF的模式,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而对企业来说,员工薪资越高,不仅不会增加成本,反而能为企业增加利润。
这种薪酬方案设计最为核心点就是利益平衡点设计:
平衡点是KSF重要的支点,这个支点的一头是企业的利益,另一头是员工的利益,而支点的核心两个面是:产值+价值!
1、盈亏平衡点。
也称“保本点”,对于刚创办的企业、处于亏损期的企业比较有用。
2、历史均值。
全年平均值、AB季均值、参照期均值等。对于快速发展的企业,可能并不会参考全年的均值,而是看最近一个周期的均值,即参照期均值。
3、共识点。
即企业与员工达成共识的支点。常用于历史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形,也适用于以前没有要求、不需要数据支持、依靠经验或感觉来判断的情况。例如,培训课时数、工作制度每月完成个数、小微企业员工流失人数等。
4、保守预算。
由于可参考数据不全或新业务存在不可对照性等原因,可用保守方式进行推测、预算。同时很多企业喜欢做大预算、做高目标(乐观预算)。不同的是,保守预算强调正常情况下的可实现性,排除一些可能性与单纯期望性。例如,公司明年新开一个项目,预计可做到销售额1000万,但这可能是乐观估计,管理层可能更愿意接受800万的销售目标。
5、同期可比值。
通常是对AB季或特殊期的直观对照,令平衡点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一套好的薪酬分配方式应该实现2大功能:
共赢:就是员工工资在增长,企业工资费用率反而下降;
激励:员工能清晰知道如何涨工资,并且有多维度的涨薪渠道。
所以我对企业提出了另一个薪酬方案:PPV量化薪酬模式!
PPV量化产值薪酬模式,打破了传统定编定岗来招人和付薪的模式,完全以工作量来招人和支付工资,推动员工从被动工作到主动工作,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人效,快速帮助企业减人增效加薪。
在这个模式下,HR固定薪酬的比例降到2000元,加大了浮动薪酬的比例。在新的薪酬模式下,她除了承担招聘和培训工作之外,还兼职行政、采购、自媒体运营、销售等工作...
某公司行政人事薪酬
不管是本职工作,还是其他兼职内,每一项工作都将会被量化和定价:
1、招聘;每招聘一个员工入职:500,转正后得500
2、培训员工;每培训一次(不低于2小时)得50元;
3、考勤管理;每月输出考勤表 300/月
4、企业自媒体运营;每天更新企业自媒体渠道内容,包括微博、头条号、公众号等 1000/月
5、兼职销售,为业务员输送潜在客户名单,成交后得到业务员提成的30%—40%
6、为企业采购物料和办公用品,500/月
.....
在这个薪酬模式下,以这个HR专员的能力,她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因为她不甘于只拿6000的薪酬。
对于有能力的员工,我们要利用机制激发她,让她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工资。
运行三个月后,她每月平均公司大概拿到了9000-10000。比之前的预期高了三分之一,但是我很开心,因为她不仅输送了人才,还输送了很多客户名单,并产生了业绩。她在家自发加班工作,只为了做更好的结果。
并且对公司来说,三个人的工作,她一个人就能完成三个人的工作,精简人员,提高人效,并且她要做出了结果才有好的收入,而不是得过且过,只做过程,不对结果负责。企业不仅没有增加成本,反而效益提高了。
老板永远要明白一个道理,企业购买的不是员工的时间、能力、经验、或者学历,而是她的价值。
能力再强,没有发挥出来也没有用,只有做出了结果,才意义。
对此,您有更好的建议和看法? 欢迎评论、交流(请留下你的足迹)欢迎添加下面,小编个人号保持更紧密交流
运营作者|曾老师 (xcjx5200 )
职位|咨询师
【分享是一种美德,特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及启发】记得收藏并关注本号!学习更多企业组织管理、激励机制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