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听说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春秋时期的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跟随著名琴师成连学习弹琴和作曲。他学习很刻苦,弹琴技艺提高很快,但作曲进步不大,写成的琴曲都很平淡。成连看到这种情况,便想换一种教学方法,促使伯牙的作曲水平进步快一些。

一天,他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作曲本领很高,我带你去见见他。”于是,他们来到了方子春居住的东海蓬莱岛。成连把伯牙安顿好以后,就说:“你先住下练琴,我找到方子春老师后,再来接你。”说完便乘船走了。成连走后,10多天不见回来。伯牙每天除了练琴,就爬山、在海滩边散步,倒也并不寂寞。特别是当他爬上高插云霄的山巅,举目四望,眼前是郁郁葱葱的山林,一望无际的海岸;山林中的群鸟鸣叫,像唱歌一样动听,海水拍打岩石,发出澎澎湃湃的声响,令人感到心旷神怡。伯牙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光,胸怀好像开阔了许多。一天下午,天空阴云密布,没有一丝儿风,山林和海洋也像死一般地沉寂。忽然间,天顶上裂开一道道缝隙,银蛇一样的闪电在云端里直窜,轰隆隆的雷声劈里啪啦炸成一片,狂风从四面八方咆哮着卷来,倾盆大雨向海面上哗哗直泼。海水在翻腾,掀起一个又一个巨浪。雷声、雨声、风声、浪声,与山上的滚滚松涛声,混成一片,强烈地震撼着天地。听到这宏伟壮观的自然交响乐,伯牙的眼睛猛然一亮,连忙拿起琴来,叮叮咚咚地弹着。脑海中的琴曲旋律,就像大海的波涛,奔腾着涌现出来。等到风平浪静,一支描写海洋上急风骤雨的乐曲已经完成了。伯牙兴奋地弹奏着自己创作的琴曲,一回头,看见成连老师和白发银须的方子春站在身后,正朝自己满意地点头笑着。他心里一下明白了,老师这样安排,是想让他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中获得灵感,进而悟出创作琴曲的秘诀。此后,伯牙愈加勤奋地向前辈学习,向大自然学习,终于在演奏七弦琴和创作琴曲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
伯牙学琴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审美情感在审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没有情感就没有审美活动,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审美活动是以情感为推动的、以情感为中介和桥梁的。不论是审美欣赏还是审美创造,要领会到美,创作出美,必须“人情”,激发起丰富的情感。伯牙就是在成连先生的帮助下激发起了情感,才创道出传世之作,并成为一代名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