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作者: Utpalavarna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14:01 被阅读7次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文化与历史之《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总】诠释及补充 &《诗经:风篇.召南.鹊巢》《诗经:风篇.召南.采蘩》&《楚辞:九歌.大司命》

                主讲人:  陳雪溶(陈沁)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a. 《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总】诠释及补充

原篇(图)——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诠释及补充——

          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的“结构第一”中撰了7篇文章,但不包括本期所讲述的。本期所讲述的是“结构第一”的总言,帮助大家去了解这一大节的内容。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先生在开头写道,填词本来是文人最擅长的伎俩。百姓忙完家庭琐碎,可以把填词当作消遣,似博弈一般轻松,总好过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技精谌与否,没有绝对。在于把日常所见、所用的智慧融入到写作中,哪怕积累少些,也可以成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某些自恃才高的人,空有满腹经纶,却做不出一篇好的文章,更加羞惭;毕竟他所学的,也仅仅是前人创造的学识罢,算不上高明。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填词的功夫,文人并非一定要专于此长方能成就。其他领域者如前代帝王,亦有工于词曲,又不致国事泯灭的。又举些例子参照,元代南戏作家高则诚、杂剧作家王实甫等,除了填词便没有其他记述的才能,如果《琵琶》、《西厢记》不出世,他们的姓名便永久埋在坟墟之中了。明代才人汤若士,拥有诗文尺牍千万囊,但脍炙人口的却是《还魂》一剧,故汤的扬名,《还魂》居功甚伟。除了这些以外,唐诗、宋词、元曲亦分别在唐、宋、元占据一定的地位,它们的朝代也并非矫吟昏庸,仍会重视政治、刑事、礼法、乐曲的发展。这样看来,填词并不是末技,李渔顿悟,它只是与史、传、诗等文同源而派不同。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先生曾刻意去追踪元代人的词作者,称得上绝唱的寥寥无几。因为词曲一道,并没有固定的成法,半途而废的学生极多。填词制曲,先人可能是故意让它们随意变通的。缘由有三: 一是仅能意会,如作者发梦,醒后无法完整概括细节;二是填词的真理变幻不定,无法判断正误,就像“贵于庄雅”的生旦忽弄风流、“务带诙谐”的净丑突然迂腐艰涩,观众反会认为新鲜,甚至掀起新的潮流,所以作者在约定创作方法时不画蛇添足;三是名士的诗赋重叠居多,不屑于登台吟唱,优者早早在家中设歌台,求能藏住本事。若户户制曲填词,则高水平作品遍世,晚辈就能辨出好朽,超越前人。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先生很善良,认为文章是天下人看的,好文法应该也要公开相授。技术胜过自己的,可以拜为老师;与自己水平相近、用辞习惯相似的,可以交为知己,毕竟对方能给予自己的一些好的意见,这样想,就不会觉得将“家底”都翻出来了。此外,文章完成后,评判交由大众,喜则喜,恶则恶,恭听和善的指正。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一般填词首先注重的是音律,但李渔先生却把结构放在第一位。因为音律有前人的借鉴,自从《中原音韵》北曲谱、《啸馀》、《九宫》南曲谱相继出版,音律都是有参考的模版可以学习的。若问填词法,则像布棋局,一子一子地走,有韵则遵,无韵则泛。至于精雕细琢一类,也是偶然为之的灵感,即使再精美的文段、词篇,亦是先勉强地拼字,才逐渐修改、臻至自然的,这样才真入化境了。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结构是造物的第一步,已具五官百骸之形,方好点血,否则血气中阻,如建房无架,都是需重改、靡费之麻烦。一篇华美的文章,既有画面呼之欲出的部分,也有适宜平淡、浅入叙事的地方。想要成就这样的作品,更需先打结构——命题、确立主旨和风格、安排体裁和每段细节……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词采虽然是可以缓解的,却也要排在音律的前面。因为才技有层次高低的分别。写得一手好文辞的人,号称才人;精通音律者,叫艺士。而师旷、李龟年这些仅能审阅、批评/欣赏  便排在最末了,他们用来帮助才人艺士进步。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b. 《诗经:风篇.召南.鹊巢》+《诗经:风篇.召南.采蘩》原篇及散文式

①原篇(图)——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①散文式——

          斑鸠不乐于筑巢,它嘴角尖尖,莫非要寻归宿好觅食,披了一身似鱼的鳞片,翅膀或软,尾接大层大层细而长的羽;“扑扑”,落入异类的巢中,正好,喜鹊竟要养它哩,一枝一枝地用嘴衔来,同之分一半爱巢。若比做人间夫妻,亦是女子终于进了花轿,教脚夫们担着,锣鼓喧天好一阵热闹,才抬入婆家,与丈夫互拜天地。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喜鹊的窝地方不大,小小的一拢,却足够与斑鸠安安稳稳度日,它们有时把虫子剁碎了,投进窝里,若碰见熟透的果实,则啄烂取些果肉,红且泛橙,奉献给斑鸠。若比做人间夫妻,亦是相公与娘子成日同枕,亲亲密密,娘子出门、入室都被簇拥着,保护着,富户一切满足姑娘的愿望,不缺吃,不愁穿,燕尔时期更加甜蜜。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斑鸠下了好几斤蛋,青色的,晶莹透亮,全部挤在不大的空间,这样的沉甸甸倒让窝里添了不少欢乐,喜鹊每夜睡的地方愈来愈小,但它毫无怨言,依旧勤劳地觅食,翅膀轻快地扑腾,飞向远方去。若比做人间夫妻,亦是女子生产已至,临盆生下双双儿女,丈夫的笑容溢开了,牵着手问候她的辛苦,婆婆搂着襁褓,脸庞尽是明媚。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②原篇(图)——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②散文式——

    “这白蒿从哪儿采的?”

    “水池中,小洲里。”

      女宫头也顾不得抬,只好匆匆答过路人的疑问,她们的手臂上黏满了深黑的淖泥,湿漉漉。随意拂到一旁,便又挑起一担筐来,同女伴走往那头去了。方才问她们做什么用的,许久才远远拋过一句:“祭祀”……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她们朝向的那头是涧,高山的石块参差不齐,水从巍峨处流下来,绕过坎坷,灌溉长在土层中的白蒿。取下背篓,拿出工具来一把一把地锄,数够了一定的量,终于可以送到公侯宫,路者明白了她们的忙碌便离开,不忍心再叨扰。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祭祀的前三日,女宫开始住进公侯宫中,做些洗涤祭器、蒸煮“粢盛”[盛在容器内的谷物]的杂务,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将发髻插入,额前盘着髲发,衣服素白而靓丽。汗珠却一点点地渗,她们的眼睛盯在贵重的容器上,哪顾得着拭。如此,夜色很深时,浑身已被首饰压得疲乏不堪,妆容也乱了,唉声叹气回到居处。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c. 《楚辞:九歌.大司命》原篇及散文式

原篇(图)——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散文式——   

        天庭的门大开,远远望去,是一派恢宏的气象!两侧有仙柱顶着浩宇,兵将守住各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径道由气雾和云朵铺成,绵延而缭绕,直往即是天帝及众仙居住的殿群。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只觉一阵风将灵均引至前方,雨簌簌地下,绵密却不稠,洗尽了径道上的尘埃,掸掸衣衫继续前行,他是要迎接大司命,恳求这位掌管人间寿命的神灵去救助病困。蓦地,灵均拂到了一层橙黄的纱,似云霞的颜色,又有环佩碰撞的声音传入耳朵,他方才抬头,大司命明了此人意图,说携他共同下界,灵均心虽受惊,却按捺不住欣喜。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大司命越过空桑山,那块北临食水、东望沮吴之地,茂盛的绿覆盖了整座山林,偶尔有白岩露出,转瞬也被云雾吞噬,里面或有野兽奔跑,但他们无暇顾及,欲降临至众巫栖居的地方,听听她们在商议些什么。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和大司命不同,巫是施术的女子,知天命和五谷节令,道行所限,故为生老病死而愁。大司命知道后叹了一口气:“九州的民众何其多,生死自有天命,不可滥用仙职”,灵均恐其将走,便攀上一点点松石,折下神麻,色朴素,亦能绽放白玉的光采,瓣柔柔地立着,裹了花蕊,摘在手恭敬地递给大司命,自己生出了白发,老期渐近,更易亲近神明。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我要离去了呵”,车轱辘发出轻微的“辚辚”的响声,它是来载大司命回天庭,好像已经迫不及待了,大司命郑重地与屈灵均告别,他则握着桂树的枝条,桂枝象征着吉祥平安,祝福已寄给想要寄给的人,大司命点了点头,翻进了宽敞的内厢,仙兽的蹄子蹬了一脚地面,“轰”,马车震晃了一会儿,扶摇直上,冲往九霄去……

     

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秉写作精品课堂(第三十三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by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