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计划】今日待办清单是个谎言
34讲,
叶老师直言——今日待办清单是一个谎言。
看到这个标题我懵掉了,我现在就在做的今日待办清单竟然是假的、不合理的吗?
和叶老师的那位朋友一样,我们都觉得自己在用心做时间管理了,证据就是——你看,我今天的待办清单已经写好了要做什么事了,我多认真在管理今天的时间和事件呀。
但叶老师针对今日待办清单给出了完全颠覆我理解的评价——今日待办清单,是造成拖延心理的重要罪魁祸首。
这个结论很难相信,让我觉得怎么会呢,待办清单不就是提醒我需要做什么的吗,怎么反而是造成拖延行为的原因了?
当继续听下去就发现,叶老师说的是对的。
今日待办清单的弊端在于,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每天优先吃掉三只青蛙,而是面对写下来的当天要做的事情,本能选择从简单的开始做,到了后面重要但难的事情就不做了。
我听到这个描述的时候心里忍不住点头,想说这不就是我吗。
每天看着自己把简单的事情做完,打上对勾就很有成就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精力、专注力和自制力下降后就更加难以开始做剩下的难事。
这时候因为列好的今日事却没有今日毕,完成其它事情的快乐满足就都被觉得自己拖延给冲散了。
更常有的恶性循环是接下来破罐子破摔,让拖延某个重要的事情变成习惯,就再也不做了,即使知道它重要,知道自己应该尽快做它。
叶老师的对此的评价很犀利,这是撕毁了自己定下的协议。是了,这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不守诺,自己对自己的欺骗。
我忍不住想问,这种被今日待办清单带出来的拖延行为还有的治吗?
幸运的是叶老师紧接着就给出了解决方案——取消今日待办清单,变为日程+情景清单。
日程表和清单的事件管理方式是我们之前学到的,当时叶老师讲解二者的区别和使用说明时说到:
日程表只写少量当日必须做的事,有具体时段,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就一定要在那个时间段完成;
清单收集其余所有事情,它们没有明确必须的期限,也不以当天为单位,而是近期为单位,比如一周,但把里面重要的事情越早做完越好,会增加我们的自信心。
当初学的时候只是机械的知道了不同的事情应该分到日程表里还是清单里,根据标准检视了我的日程表和清单后觉得大有问题——为什么我的事件分类不符合叶老师说的日程表里事项少、清单里事项多的比例,而且自己总是处于不能完成当天写的所有事情、看着打叉的事项实在觉得被打击的低落状态。
于是就向梅教练和红玉班班提问:我的计划里总有很多当天必须做的事情,这不能放在清单里,而不限期限的清单里却没有多少事,是我分类错误了吗?
当时他们两人向我解释了不是分类错误,叶老师提到的日程表是当天必须做的事情,我想要养成习惯所以写在每天计划里必须做的事情和老师讲的日程是不同的,告诉我在之后的内容里会学到。
实话说,当时我没有完全理解他们解释的是什么意思,今天再次听到叶老师以和我相似的情况举例时,我对于它们的理解又深了一层,终于知道了我虽然写了日程和清单却总是完不成所有、做得很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了。
问题在于除了严格符合日程表要求的事件外,我过度的给其它事件加上了不必要的时间限制。
就像我在参加的一个为期一年的学习打卡,每周一和周四会布置作业,要求在同一周的周日晚8点前完成,这个留的时间其实是很充裕的。
但从参加课程开始我就给自己拧上了发条,说我要在作业发布当天就提交。结果就是至今过去的七个月里,我们交了40次打卡,我除了有4次因为当月状态不好是拖到截止期限前才匆忙提交,其它的几乎都是在作业发布当天完成,偶尔有几次是在发布第二天完成。
每次看着自己早早提交,而且交完后就放下了这件事不用再想的心情是很好的,但也像我前一段的形容,感觉自己是被拧紧的发条,丝毫不敢松懈,这样其实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只有打卡完成后的松一口气,并且带来再也不想主动多看一点点的负面结果。
你说如果我去掉这个不必要的发布当天就要完成的信念限制会发生什么糟糕的事情吗?并不会。而且即使真的忘记或者因为太忙错过了按要求提交,课程也是给了4次容错机会的。
当我不把交作业写在课程发布当天的待办清单里,我只按照课程的要求在周日晚8点前完成就完全符合要求,而且这种不额外加压的情况下,越早完成我就越能享受到更单纯的快乐。
其实不只学习打卡这一件事情,当我写在当天待办清单里有任何一件事情没有完成时,今日待办清单就会显示我没有做,这时候就会变得有压力,心里给自己绝杀三连问:你又没做这个事情,你拖延了,你怎么又拖延了?
这种状态下,人是不会轻松的。
叶老师说如果不这样写今日待办清单——列出当天必须做一些其实完全不必要有时间限制的事,只是写日程表+近期清单,然后根据情景从清单里挑选合适做的事情的话,即使因为突发事情导致当天没有做什么,也不会因为自己安排当天必须做的某件事情没有完成而产生拖延的感受。
这时候你的心情就是好的,也不需要过度频繁修改计划,所以这样的计划也是完美的。
这种不写并不是逃避,而是基于了解自己去顺应我们的心理活动轨迹,让自己更好的使用它。
被人揭开了眼前的迷雾,清楚的看到为什么是这样、怎么做可以改变后,此刻我非常相信叶老师说的——日程严谨、清单灵活,二者的正确结合、配套使用一定会让拖延心理、拖延行为越来越少。
所以接下来我要改变自己的清单本记录方式了,除了必须完成的日程,不再去写每天之内做什么的今日待办清单,而是以3-7天这种小时间段为周期去收集所有需要做的事情,最多只是再做一步领域分类,然后就等着根据情景选项清单里重要的事情先做。
我相信,根据叶老师的建议修改时间分类方式和事件管理方式,我一定能改掉自己的拖延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