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血色琥珀
市博物馆“都市记忆与生命印记”特展临近尾声,参观的人流已不似最初那般汹涌。编号2023-HP-07,那块属于陈孤永的断裂琥珀,依旧静静地躺在独立展柜的黑丝绒上,在恒定的射灯光线下,散发着凝固而内敛的光泽。几个月的展出,它承受了无数好奇、怜悯、乃至猎奇的目光,也引发了网络上诸多的解读与争论,但其本身,似乎毫无变化。
然而,变化正在肉眼无法察觉的深处悄然发生。
省博物馆筹备一场规模更大的年度大展“生命与时间的印记”,旨在展示从古生物化石到现代生命标本的多样性。凭借近期引发的广泛关注和其本身独特的“文化符号”属性,陈孤永的这块断裂琥珀,被作为“特殊借展品”,入选了展览的现代展区,即将运往省城。
在移交前的最后一次例行检查中,负责自然科学部的资深研究员李工,再次对琥珀进行了简单的表面观察和仪器检测。那未知有机成分的信号依旧微弱而稳定地存在于裂痕深处,无法辨识,也无法进一步探测。一切数据与数月前并无二致。
“还是老样子。”李工对助手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未能解开谜团的不甘,“做好包装,小心运输。省博的设备更先进,或许他们能有新发现。”
琥珀被小心翼翼地装入特制的防震箱内,由专业的文物运输车队送往省博物馆。一路上,平稳无虞。
省博的展览盛况空前。宽敞明亮的展厅,精心设计的灯光布局,专业的解说系统,吸引了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专业人士和普通游客。陈孤永的琥珀被安置在一个位置显眼、安保严密的独立展柜中,说明牌上的文字比市博物馆更加详尽,提及了其持有者陈孤永的背景和它作为“文化符号”的意义,但对内部未知有机成分一事,依旧讳莫如深,仅以“内部结构存在特殊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一笔带过。
最初的几天,相安无事。游客们在展柜前驻足,阅读说明,低声议论,拍照留念。琥珀在更加强烈的灯光下,呈现出更为通透的质感,那道整齐的裂痕也愈发清晰深刻。
变故发生在琥珀抵达省博展出的第七天深夜。
当晚的值班保安姓赵,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凌晨两点,他按照固定路线巡逻,经过那个独立展柜时,习惯性地用手电筒照了一下。光柱扫过展柜内部,他似乎瞥见那琥珀的裂痕深处,有什么东西极其微弱地反了一下光,那光泽……似乎带着一丝不正常的暗红。
老赵停下脚步,凑近玻璃,仔细端详。射灯已经关闭,只有应急灯和安保系统发出的微弱光线。展柜内光线昏暗,琥珀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他看了半晌,再没发现任何异常。
“年纪大了,眼睛真是花了。”老赵摇摇头,继续巡逻,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第二天上午九点,展厅刚开放不久,一位细心的女讲解员带领着一个学生团体来到这个展柜前。她正准备开始讲解,目光无意间扫过展柜内部,突然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随即捂住了嘴,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学生们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也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发出阵阵骚动。
只见那块静静躺在黑丝绒上的断裂琥珀,靠近核心裂痕的凹陷处,正缓缓地、极其缓慢地,渗出一滴极其粘稠的、暗红色的液体!那液体在射灯的强光下,呈现出一种近乎黑色的、不祥的暗红,沿着琥珀光滑的断面,拉伸出细长的丝状,最终滴落在下方的黑丝绒上,洇开一小片触目惊心的深色痕迹!
琥珀……在流血?
消息像炸雷一样在省博内部传开。展览部、安保部、自然科学部的负责人火速赶到现场。展厅被临时封闭,游客被礼貌地请离。所有负责人都被眼前这超乎理解的一幕惊呆了。
“立刻进行应急处置!取样!马上送检!”省博自然科学部的主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强压着内心的惊涛骇浪,下达了指令。
专业人员穿着无菌服,进入展柜内部。他们用无菌棉签,极其小心地采集了那暗红色液体的样本,同时也采集了被污染的绒布样本。琥珀本身被暂时移至实验室的隔离箱中。
整个博物馆内部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流言蜚语开始在小范围内传播,有人联想到陈孤永的离奇死亡和那些关于他孤独命运的传说,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检测在省城最权威的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动用了最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手段。结果出来得很快,但也让所有知情者感到了更深的寒意和困惑。
化验结果显示,那暗红色液体的主要成分,与人血高度一致!含有血红蛋白、红细胞基质以及一系列人类血液特有的生物标记物。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DNA检测表明,该血液的基因序列,与存档的陈孤永生前在医院体检时留下的血液样本数据,完全匹配!
报告纸像烫手的山芋,在几位核心负责人手中传阅。每个人都脸色铁青,沉默不语。
这完全违背了现有的科学常识!一块天然形成的、内部空腔早已没有生物残留的树脂化石,怎么可能在脱离人体多年后,渗出与其早已火化的 former 持有者基因完全相同的血液?这根本是无法用任何已知的生物学、物理学或化学原理来解释的现象!
“污染!一定是样本污染了!”一位年轻的研究员试图寻找理性的解释,“或者在运输、布展过程中,不小心沾上了……”
“不可能。”老专家打断他,声音干涩,“取样过程全程无菌操作,监控可查。琥珀在展出前,我们和市博都做过严格检测和清理。而且,就算污染,怎么可能恰好污染到陈孤永本人的血液样本?他的血液样本保存在市医院的生物样本库里,有严格的管控!”
所有合理的解释路径都被堵死。剩下的,只有那片无法驱散的神秘与惊悚。
此事被省博高层列为最高机密,严令所有知情者不得外泄,以免引发社会恐慌和不可预料的舆论风暴。对外,只宣称该展品因“技术原因”暂时撤展维护。
那块渗血的琥珀,被从实验室的隔离箱取出,放入一个更加厚实、完全不透光的特制金属保管箱内。保管箱外部贴上了红色的“异常物品”标签。然后,它被送入省博地下库房最深处、安保等级最高的一个独立保险柜中,锁具重重,监控密布。
而那个曾经陈列它的独立展柜,被彻底清洁消毒后,蒙上了一层厚重的、不再开启的黑色绒布,像一个沉默的墓碑,矗立在依旧熙熙攘攘的展厅一角。有好奇的游客问起,工作人员只以“展品调整”为由搪塞过去。
然而,一些诡异的传闻,还是如同地下暗流般,开始在少数特定人群中悄悄蔓延。有负责夜间清洁那个区域的工作人员说,在深夜无人时,偶尔会听到那蒙着黑布的展柜方向,传来一声极其轻微、若有若无的叹息,那叹息声苍老、疲惫,充满了无尽的孤独,听得人心里发瘆。还有一位在展厅关闭前最后离开的女保安,信誓旦旦地说,她看到黑布下方,似乎有极其微弱的、暗红色的光晕,一闪即逝。
这些传闻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但它们与那份绝密的检测报告一起,共同构筑了一个围绕这块琥珀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谜团。
陈孤永的肉体早已化为灰烬,但他的血液,却以一种无法理解的方式,从他生前珍视的琥珀中渗出,跨越了生与死的界限,在这人世间,留下了最后一道惊悚而悲怮的印记。这究竟是某种未知自然现象的偶发,还是某种超自然力量的显现?抑或是那个孤独灵魂执念太过深重,以至于在他最后的寄托物上,留下了这违背常理的、血色的控诉与回响?
答案,或许和那块被锁在黑暗中的琥珀一样,被永远地封存了起来。只有那声传说中的叹息,偶尔在深夜的展厅里,幽幽回荡,诉说着一个永远无法被世人真正理解的、孤独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