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南公馆兵略民族与宗教
最后的豪侠(二)谭嗣同佛学思想

最后的豪侠(二)谭嗣同佛学思想

作者: RiboseYim | 来源:发表于2017-09-17 11:13 被阅读31次

谭嗣同一生博通群学,融会诸宗,最后于佛教情有独钟。

金陵听法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谭嗣同于京城结识了吴雁舟、夏曾佑、吴季清等人,倾心于佛学;同年夏,在南京认识清朝末年著名佛教居士杨文会,从杨文会学佛。

“吴雁舟先生嘉瑞为余学佛第一导师,杨仁山先生为第二导师,乃大会于金陵,说甚深微妙之义,得未曾有。”

  • 《金陵听说法》

而为上首普观察,承佛威神说偈言。
一任法田卖人子,独从性海救灵魂。
纲伦惨以喀私德,法令盛于巴力门。
大地山河今领取,庵摩罗果掌中论。

杨仁山(1837年-1911年),名文会,字仁山,安徽石埭(今安徽池州石台)人。创立金陵刻经处、祇洹精舍(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佛学教育机构),被尊称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

杨仁山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杨朴庵,与曾国藩是同年的进士,但是杨自小不喜欢举业,太平天国之乱时,曾襄助曾国藩办理军粮事务,精于工程事业,但不愿为官,曾国藩、李鸿章“咸以国士目之”,后服职于江宁筹防局。亦曾受聘曾纪泽幕府,随曾纪泽出使欧洲,随刘芝田出使英法。同治年间,杨仁山移居杭州时,曾想娶一名杭州女子为妻,但受到母亲及正室的反对,只同意让他纳为妾,遂作罢。经此事后,杨终日闷闷不乐,在杭州书店中见到《大乘起信论》,大为激赏,从此嗜读佛教经典,开始他的佛教事业。

虽然跟从杨文会学习的时间不长,总计不过一年有余,但是深刻地影响了谭嗣同的精神世界。他有段时间就住在金陵刻经处勤学苦修,“于是重发大愿,昼夜精持佛咒,少不间断”。杨仁山的核心思想在于对于佛教圆融精神的把握,对于净土宗、华严宗和唯识宗三者都加以强调, 谭嗣同后来“成一家之言” —— 将华严、唯识二宗的佛学思想融入了《仁学》的理论框架,体现了极高的造诣。

相关文章

  • 最后的豪侠(二)谭嗣同佛学思想

    谭嗣同一生博通群学,融会诸宗,最后于佛教情有独钟。 金陵听法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谭嗣同于京城结识了吴雁舟...

  • 最后的豪侠(一)谭嗣同诗文鉴赏

    谭嗣同(1865.3.10—1898.9.28)字复生,号壮飞,别署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通眉生、廖天一阁主。湖南...

  • 一切为了救国:近代佛学与游侠精神的复兴!

    佛学是晚清知识分子用以回应欧风美雨挑战的思想武器之一。在近代救亡的背景下,出现了近代佛学的复兴。谭嗣同、梁启超、章...

  • 生与死

    维度 今天看《十三邀》,寻找谭嗣同。原来谭也是学佛学的,突然发现有某种共通之处。我们都...

  • 儒家思想

    谭嗣同从小接受封建正统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但二者仍有一定的差别。孔子论仁,是就人...

  • 漫画佛学思想

  • 《关于未来文化(2)》(转载)

    二、 大同文化的历史渊源 儒学的大同思想——儒学和佛学相结合的大同思想——道家的大同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的大同思想...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字复生,湖南浏阳人,湖广总督谭继洵之子,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梁启超称谭嗣同:为国流血第一士...

  • 漫画佛学思想2

  • 豪侠写给你听

    豪侠想把自己唱给你听,豪侠也想把自己说给你听,但偏偏豪侠只能写给你听。 我就是豪侠,豪侠是我自己的自我期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后的豪侠(二)谭嗣同佛学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yp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