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草灵芝发瑞光,不浇滋润自然芳。何劳更问延龄药,必可同天地长久。”早在千年前,宋太宗曾如是写道。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视作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甚至曾传说灵芝是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而成,因此它又有“瑞草”,“仙草”之称。

多数人对灵芝并不感到陌生。即使没吃过,也总在神话剧里听过看过。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关灵芝的种种神话传说绵延不绝。《山海经》里就有炎帝之女瑶姬不幸夭折化为瑶草的故事。《西游记》中也屡屡出现寿星向如来佛进贡灵芝......
而我熟知的便是《白蛇传》里白娘子盗仙草一说。相传在昆仑山顶,生长着一种能让人起死回生的仙草,但山路崎岖,并有鹿童、仙鹤守护。而白娘子为救许仙,历尽艰辛登上山峰找到仙草,却受到鹿童和仙鹤的左右夹击,最后,南极仙翁感动于她对爱情的执着忠贞,怜其救夫心切,便应允她取得仙草救人,此仙草即灵芝。
灵芝的菌盖形似云朵,与众不同而以稀为贵。人们对它赋予美好的寄托,也是尊贵的象征。
在源远流长的民间传说中,灵芝被视作是能让人起死回生,延年益寿的“神物”。那么,这位菌类王国无冕王的面纱背后究竟暗藏多少玄机呢?
《神龙本草经》记载道:“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根据古籍记载,灵芝有两种分类。一,主要依质地区分。石芝,肉芝,木芝,菌芝和草芝等五类。二,以色泽区分。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紫芝六种。
书到用时方恨少。若是不懂这些的外行,还指不定闹出些笑话。而我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几年前,一个亲戚送来些灵芝给爷爷,说是有补肝益气之效。因为之前在电视上,书本里见过的灵芝大都是红褐色,也就是赤芝。压根不知道还有其他黑芝,青芝等……所以当看到灵芝略显青色,并且表面还粘附有些短绒毛,我们都一致认定这是发霉了,想必不能吃便果断地扔了。
后来才知道其实还有青芝这一说,其主要有明目作用,补肝益气之效。
扔掉的灵芝,惹得爷爷心疼许久。回头想想,没文化真可怕。
因果必然。灵芝的功效其实都基于它的性味归经。
甘,平。入肺,胃经。于是镇静,镇痛,止咳,去痰,平喘,健胃,滋补等这些作用都不在它话下。但这里通常有一个误区,功效好坏是否取决于灵芝大小呢?
大二的时候,有幸去到生命科学楼,目睹了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灵芝。最刻骨铭心的当属那个直径近90厘米的“巨无霸”灵芝。当时也问了刘教授灵芝是否越大越好这个问题,无疑,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他的分析以及后来的一些资料查证,我得知通常灵芝子实体是一年生。但特大灵芝很可能是一种同属植物树舌,其子实体多年生,表面有许多同心环以及一些不等的瘤状突起。
同样的道理,灵芝也不是越老就越好的。不采的话,不到一年它就只剩下一个空壳。所以说,很多东西都是过犹不及的,尊重科学依据才是王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成熟,人工栽培灵芝已开始大量生产,加之灵芝良好的防病、治病、保健效果,在我国台湾及大陆等地掀起了一股灵芝热,灵芝也不再是只可远观的稀罕物,渐趋平民化了。
然而,在选购、存储等方面仍有许多大学问需要我们去了解的。譬如,灵芝酸是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甚至有种流传的说法是灵芝酸含量越高,灵芝产品含量就越好。可见其影响力不容小觑。那么,怎样能最大化灵芝酸含量呢?
其实它是随着其成熟度的提高而递增,而且,一般有苦味的灵芝,通常灵芝酸含量都比较高。良药苦口利于病确是不假的。因此,这里边还是有很多学问值得去考究。
另外,在保存方面也犹需注意,一定要晒干密封保藏。若保藏不好极易引发霉变,从而产生毒素。
灵芝在菌类王国里堪称无冕之王。它之所以几千年以来深得人心,有药用的缘故,也有文化的因素。
走近灵芝,探索一次有味的舌尖薄酌,也感受一场无声的文化盛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