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三次见面。
她坐在我对面,泪水慢慢溢满眼眶,滴落眼帘,紧闭着的嘴角写着倔强。这是她第二次在我面前流泪了。上一次我们约好,见面一定微笑,高高兴兴地来,开开心心地走。她似乎忘了我们之间的约定。
每次见面,她的表情总是如此单一,严肃,不苟言笑,眼神不带一丝友好。她来,似乎不是自己内心的需求,而是外力。
第四次见面,我们曾做过一次坦诚的交流,那天她诉说了许多对母亲的不满,疫情期间课程排得很满,四年级学习初一的数学课,压根儿就没有练习语音发声的时间,每一天都觉得喘不过气来……看着她不停地抹泪,不停地诉说内心的不满,我有些心疼。情绪渐渐平复后,我们达成共识,她同意回家考虑一下,语言表达课是否继续下去。我说:不管选择放弃或继续坚持,哪一种选择我们都是朋友。
作为一位母亲,对于孩子的情绪和压力,我很理解;对于妈妈望女成凤的心态,我也很理解。
一个女人,当有了新生命的延续,她的内心往往是充满期待的。孩子婴幼阶段为他购买最环保的生活用品、最优质的奶粉、最新鲜的食物;为他选择最经典的音乐、最贵的早教机构、最好的绘本读物;孩子三、四岁该上幼儿园了,想方设法找关系托人去当地最好的幼儿园,然后慢慢让孩子走上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各种培训,到了小学、中学阶段更是希望孩子能进重点学校,目是为家庭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孩子在这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位置,只要是家长的选择,她在某一个时间就被带到某一个地方上课,孩子没有选择权。生命在行走的过程中,每日都在成长经历,身体在长高,思想在成熟。作为父母的我们有时会忽略孩子生命个体的思想成长,往往会少一份“尊重”,多一些“越位”。
文本开头的那个小女生,水瓶座,古灵精怪,有创意,悟性高,暑假过后步入五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不愿被束缚,被要求,被指责……母亲的很多善意提醒被认为是挑剔、不满、要求高。我们也都经历过这个时期,也许现在的我们听父母唠叨,还是觉得那么“刺耳”“不舒服”。
面对独立的生命个体,对孩子多一份尊重,母女关系一定会相处和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每一朵花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作为家长,我们觉得自己社会经验丰富,懂得与经历的事情多,可以引领孩子走向更好的未来,殊不知因时代的变化,我们的“策划”远远抵不过时代滚滚向前的车轮,有时孩子会让我们打破禁锢,升华到更高的精神世界,拥有日趋成熟的好心态。
一定要相信,新时代的孩子是带着宇宙能量来的,他们自带天赋,从发芽、成长到开花、结果,我们只需浇水灌溉陪伴,尊重孩子的决定,其他,交给时间,成为什么样的人请让他们自己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