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今人与范浚古人之别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3-08-11 04:41 被阅读0次

兰溪诗人北溟:我们每天都讲“修行”。修什么?行什么?修就是转变观念、转变心态、转变自心,转向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这就是修。行就是实践,就是去做,当然也包括了不去做。即该做的要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这就是行。行,还是来自于心。所以,修行也叫修心。

绿意(简友桃子摄)

宋理学家范浚在《杂兴四首 其三》中说:饥人嗜败肉,渴者甘腐浆。一为饥渴害,食饮俱失常。/ 况兹方寸间,邪欲纷难量。微哉此心害,祸甚饥渴伤。

“微哉此心害,祸甚饥渴伤。” 范浚别无长物,却有一颗微弱的修行心。他一生修道,却常常饥寒交迫,他有一颗明道之心,知道人世间生活的不易,会因饥寒、饥渴,纷扰了人修道的行程。

古人曾有“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心传,意思是人心是危险难安的,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守住,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也就是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人心惟危中的“心”说的是人之心,大家没有异议;道心惟微,有人把这其中的“心”说是修道之心,也有人说还是人心,争论不休。在我看来,这心还是人心,但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层次,危是倾倒,不平衡,也就是危险,不安全;但“微”很难觉察很难把控,一不小心,就会往邪道上去走。言“微”,就是说修道不容易,修道这一关都过不了,人与天、地合一,更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范浚有没有做到,暂且不说,但他的确领悟了。反映在他的《心箴》上。

茫茫堪舆,俯仰无垠。人于其间,渺然有身。/是身之微,太仓稊米。参为三才,曰惟心耳。/往古来今,孰无此心?心为形役,乃兽乃禽。/ 惟口耳目,手足动静。投间抵隙,为厥心病。/一心之微,众欲攻之。其与存者,呜呼几希!

心耳!盖心为一身之主,吾心克正,则百体四肢,莫不听其使令,若心有一毫不正,则被声色所移,物欲所攻,便动与理反,岂不于人道违哉。(未完待续)

陈水河整理于2019年3月7日早上

相关文章

  • 转化与创新(简牍812)

    范浚学说研究心得—— 范浚先生及其范浚学说既能看得见,也能摸得着,更能做得到,相信今后也能研究与应用得更好。因此,...

  • 读“范浚集”(一):文体

    《范浚集》和《范香溪年谱》分别收录了兰溪籍理学家范浚大量的诗文。 单就文章来说,只要我们大概浏览一下《范浚集》的目...

  • 观字画,见画如见人,笔墨从心出,心神合一。

    不独诵其诗、读其书,是尚友古人,即观其字画,亦是尚友古人处。 读今人书,即是与今人交友;读古人书,即是与古人交友。...

  • 唐代诗人诗咏“终南山”

    近来,受兰溪市范浚研究会会长范国梁之托,在编《范浚研究集》,其间,我断断续续地写了长文《韩愈之范浚》。也因此,对韩...

  • 范浚学术探讨点滴(与金子龙老师的对话)

    对于范浚(香溪),千万动不动只跟吕祖谦比对,什么学说,什么创始人,多少子弟,而是往前看,与更早的古人去进行比较。不...

  • 读“范浚集”(七):深居

    隐居,有大隐和小隐之别,但范浚说自己是“深居”、“幽棲”是“幽人”。并认为官员只有挂冠才算真隐,偶尔怀才不遇,人居...

  • 范浚与“烧春”

    范浚在《次韵弟茂通立春四首》中说到了“烧春”。原诗是这样的:物华俱人发生辰,喜见花梢刺眼新。便好衔杯嚼红蕊,不须枝...

  • CS路易斯《人之废》

    古今之别之一就是,古人念兹在兹的是“道”,在今人眼中沦为意识形态(Ideology)。 在价值论论域,“道”意味着...

  • 古人

    白居易视孟子为古人 我们视白居易和孟子为古人 古人与今人又有多大差异呢

  • 诗歌创作的“机缘巧合”

    一大清早,我在梦里与文友一起谈“诗歌”,且独步庭院,慷慨激昂。看来,范浚的诗歌把我的心打动了。范浚写了很多四季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行:今人与范浚古人之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nt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