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妤妤姐
烤烟、海滩、落日、朗姆酒、老爷车,格瓦拉和圣母玛利亚……这是古巴,这座加勒比海岛国给世人的印象。然而,许多人可能有所不知,古巴的冰淇淋同样在全世界有着鼎鼎大名。而且,它的大名是在1960年代被西方世界封锁,经济举步维艰的时期树立起来的,那时的古巴奶源紧缺,有限的乳脂产品要么造黄油,要么造冰淇淋。于是,生性浪漫的古巴人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这就是古巴冰淇淋Parque Coppelia的来历。
经过近60年发展,Parque Coppelia,已经成为古巴的标志性机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淇淋店,它平均每天可以接待3万名顾客,每次最多可接待600名顾客。这家国营的人民公园位于曾经是托尼·韦达多区(tony Vedado)的哈巴纳自由酒店(Hotel Habana Libre)对面,占据了整整一个街区的空间。
Coppelia公园建于1966年,是四个户外公园,它的中心是一个两层的圆顶亭子,像一个安装在蜘蛛腿上的飞碟。这座展馆似乎受到了Oscar Niemeyer巴西利亚大教堂(Cathedral of Brasilia)的启发,被恰如其分地称为“冰淇淋大教堂”,这在巴西这个以速冻奶制品闻名的国家是一个完美的隐喻。
传说,1959年古巴革命后,Fidel是一位冰淇淋爱好者,他订购了一种比著名的28种口味的霍华德·约翰逊更棒更大的冰淇淋。事实上,当Coppelia于1966年6月4日开业时,提供了26种口味,从杏仁和香蕉到香草和核桃,以此来纪念以攻打Moncada兵营为标志的“1953年7月26日革命”。
进入1990年代,苏联集团解体造成了古巴严重的物资匮乏。那一时期的古巴冰淇淋只剩下黑色的巧克力口味和粉红色的草莓口味,却淋带来了某种性隐喻:男生爱点巧克力冰淇淋,女生爱点草莓冰淇淋。假如你是位男生,却又点了一份草莓冰淇淋的话,很可能就会被另一位眼尖的男生约出去——这是199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奖得主《巧克力与草莓》反映的现象。
言归正传,古巴政府雪糕生产“大跃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许多人还在靠食物配给维持生计时,这个平民天堂的出现,让古巴人只用很少的钱,就可以尽情享受甜食。这都是卡斯特罗的功劳。他以“补贴式”的方式进行售卖,目标只有一个:让古巴所有国民吃上这个“超级雪糕”。
于是在酷暑里等上个把小时,成了古巴人习以为常的事。铁打的公园,流水的市民。这是从1966年开始,在哈瓦那,第23街和L街交界处,每天必会上演的一幕。加入队伍前,都得问上一句“最后一个?”以便准确地找到队尾。
值得一提的是,古巴Coppelia冰淇淋对不同国籍的游客也是“内外有别”。如果是古巴公民来享用这里的“社会主义冰淇淋”,那么仅需要1个比索(约等于4美分)就能来一份,如果是外国公民,恐怕就要250比索(约合10美元)才能买一份了。不过,Coppelia冰淇淋隽永、悠长的美味即使被标上10美元的对价依然是物超所值。这也是Coppelia冰淇淋在全球冰淇淋品牌榜上排名前十的重要原因。
有人说,在古巴的首都哈瓦那,人们可以忘记这里的雪茄,朗姆酒和复古的敞篷出租车;忘记海明威和卡斯特罗,关于真正的古巴生活,只有两件事情,就是排队和冰淇淋。古巴在它被封锁以前曾经非常富裕,是北半球人均GDP排名第五的国家。那时候最著名的大概就是海明威了,但是现在的古巴,冰淇淋也能让你驻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