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作者: 松松的杂货铺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18:10 被阅读0次

        最近读了一本有关日本的著作,名字叫《菊与刀》,作者是一个美国的人类学家,这本书是在1944年完成的。当时是二战即将结束,美国人就派了本书的作者,一个人类学家,对日本人进行研究,以此来确定二战后对待日本人的处理方式。书中内容主要讲述了作者研究日本人的各种民族性中的三种主要特性。强烈的报恩感,羞耻感,无善恶感。

        报恩感。说中从日本人很少在公交地铁等地给老年人让座,这个小的事例,阐述,日本人尽量避免欠他人的人情,因为在他们看来欠人情,要加倍的感恩这个是还不起的。还讲了一个日本电影,一个乡村老师为了筹款,赎回被父母卖去妓院的学生,他筹得的钱后来被他母亲偷走了,但是最后他自杀了,他的老婆为了替他定罪,留下遗书抱着孩子跳河了。在外人看来这件事最该惩罚的就是那位母亲,但是日本人观念里面母亲是要报恩的,怎么能说母亲的不是。日本人的报恩感是无条件的,就拿国民对天皇的情感就是报恩,怎么也还不完,因此天皇说什么他们会无条件的执行,这是报恩的缘故。

        羞耻感。日本人做了错事或者坏事,他们是没有罪恶感的,不像西方人会祷告、忏悔以此赎罪。他们做了错事和坏事,只是想尽量的掩饰,只要没有人发现就好了。最大的例子就是对于二战的态度,德国是忏悔赎罪,而日本是尽量的回避和掩饰,其实他们都知道他们当时的行为是侵略,但是他们不想当面承认,那样会很让人看不亲,他们不能受到羞辱。那我们的话说就是心理很脆弱。所以很多日本人自杀,人们会认为是日本人压抑,生活压力大,其实不是的,他们很多事情是不能面对别人,而感到羞耻所以选择自杀。比如地震时,日本男人就应该选择最后才能离开房屋,女人不能惊慌,不然他们被人看见了就会感觉羞耻。

        无善恶感。日本人从小的教育,不是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他们没有天使和恶魔的概念,在他们看来所有日本人都是善良的,在民治维新时期,日本一个名人说过,“所有日本人都是善良的,而其他名族之所以有善恶之分,是因为他们名族性就存在罪恶”。所以日本色情业,手淫,或者网上卖女生内裤等,这些现象让人觉得日本人很变态,其实他们是认为这些不是恶,相反日本人觉得身体的享乐是应该的而且是无止境的。

        这是我对《菊与刀》中主要内容的总结。

相关文章

  • 菊与刀读后感

    看完菊与刀对日本人的性格及特点有一些了解,但总觉得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看外国人总觉得有点隔山打虎。对日本不甚了解,但...

  • 《菊与刀》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有关日本的著作,名字叫《菊与刀》,作者是一个美国的人类学家,这本书是在1944年完成的。当时是...

  • 菊与刀读后感

    日本该是个怎么样的民族呢,又有怎样的信仰,电视上好多的抗日神剧对我们是否有着较多的误导~ 最近看了入敛师这个电影和...

  • 《菊与刀》读后感

    这段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菊与刀》。老实说,情节性不强的书,确实乏味。 我没到过日本,没接触过日本人,所以这本书...

  • 《菊与刀》读后感

    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应当对待日本的态度 这是一本深入剖析日本人性格的文化经典书籍。 1951年,这本书被列入“日本教养...

  • 《菊与刀》读后感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正...

  • 《菊与刀》读后感

    当我打开《菊与刀》的百度百科时,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是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

  • 《菊与刀》读后感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 行为背后是动机,动机受制于体制,体制的软性以文化体现,体制的贯彻依托执行与教育。 以上变成一种...

  •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提纲: 1、写作背景、研究方法(10%) 2、研究得到的日本文化内容(50%) 3、结合我自己对...

  • 菊与刀读后感

    The chrysanthemum and sword. 我看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勋、刘尚毅等编译的版本。这本书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与刀》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eu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