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妈妈,应该“快乐”却感受不到“快乐”呢?
“好强”?????关于这个词
从小到大,身边都会说某人某人特别好强,我妈妈就是。爸爸一说,就是,“你知道的,你妈妈好强,所以你要怎么样怎么样” 听起来是个褒义词,貌似这个人,自我要求高。自尊也高。
这俩天自问,“好强”,到底是什么意思。突然想明白,就是“要让别人瞧得起”,再仔细往下琢磨就是“要做好自己”—“不能让别人说你不好”
所以“好强”在妈妈那里,是“得有面子”“什么事都要做到人前头”
写到这里的时候,内心升起了很多回忆,妈妈确实常常这么说。
反向呈现就是,妈妈不允许别人说她不好,不允许自己在“面子”层面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在农村里,一个女性的“好”的标准是什么
饭做的好,家人身体照顾的好。
家里家外一把手,家里整洁干净,田地里勤快高产,节俭,也算一个。
我亲爱的妈妈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好”的标准。
“面子”层面无可挑剔。
同时,家里整洁到我要随时小心谨慎,对于儿时的我而言,有太多被训斥的理由。家里干净整洁的标准,是大于我的感受的(朋友来找我玩,走后我会被骂,因为他们的言行)。
我感受到,我的吃饭,穿衣,言行,都要在妈妈认为的“好”的标准下进行,并被“审判”是否符合妈妈认为的一个女孩的“好”的标准。这让我很难受,很长时间因为走路姿势被/训斥纠正,那不是提醒,而是夹杂着辱骂的批判。等等。我妈妈很爱我,我感受到她的爱浓烈的倾注在“为你好”“除了我没人这么说/骂你”为名的,无时不刻的对我言行的塑造里,对我吃饭穿衣的关注里,除了我的感受。
我的需要,感受不重要。我所呈现的模样,是否符合她的“好”的标准最重要。
我想,我和她整洁的屋子,一样都是她“我在人群中是优秀的”一个“证据”
妈妈不能接受别人说她不好,所以妈妈在上班期间,常常回家冷着脸。她能记着谁谁说了什么话,是针对她。但是她又不能和对方发生冲突,所以她会回家以后才发泄她的怒气。我回家时总要小心翼翼收起我的情绪,去观察她今天心情好不好。
她自己人际冲突里累计的所有不满只能回家发泄,她有一次和人聊天说,她会回家撒到孩子身上。我一直记着。她训的时候,我不能辩解。我也不能走开,我得一直站在那里听着。她会持续很多天,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又提起来。我什么也不能做,绕着走也不一定躲得开。。。
妈妈现在很渴望和女儿建立起亲密,她觉得孤独,没人理解她。她这辈子对得起任何人,劳心劳力,付出了心血。特别是我。可是我发现我得说服自己才能摆脱强烈的抗拒感,要刻意的让自己亲近她。我得承认我有抱负心理!为小时候那个无助愤怒还要面无表情头脑漫游的自己!
在我成年以后,她慢慢的收敛了,学着闭嘴隐忍,不是真正的懂得边界,而只是发现管不了了,说多了人家不高兴,搞不好还不愿意回来。
她时常很委屈,她觉得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很不好,她总是要防范。她觉得,我们没人知道她曾经有多委屈,说几句,我们还不乐意了。
她从来不知道,小时候的我,每天都盼着长大,长大了好离开家。我曾经失眠了三年,我很难受,但我不会告诉她。我来例假告诉她,她大笑的模样,让我很羞耻。每次例假我都极其羞耻,羞于去厕所,很久很久。
我现在知道我不擅长家务,也可以是一个好女人。好妈妈。其实,并不是做到她那个标准,才是“好”
从“我很不好,我一无是处”到,“并不是家务好,做事利索才是好”—“我其实也挺好的”我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走出来。
“好强的女人”说到底也是那个时代里,“集体的期待”里被潜意识灌输的一种“外部的标准”。所以,她不喜欢小孩,但是又因为“应该带”,所以很暴躁,训斥女儿,小宝宝自己也很暴躁,三输局面,但面子在,应该没丢。孩子回家“应该做好吃的”但又很疲惫,觉得你们应该“感恩我”我身体这么不好,还这么牺牲自己。
物质富裕,我们离家后,“牺牲付出的角色”消失了,她没有也不想有什么爱好,也没有什么朋友,长久对真实感受的忽视里,负面的情绪在反刍里不断加强,其实早已和真相无关。过往隔着时空在头脑里重演再重演,愤怒委屈,再愤怒委屈,为怀孕时没有吃到的鸡蛋,为亲戚的无情。现在物质富裕,生活美满,休闲时间多多,但是她感受不到快乐。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亲爱的妈妈,依然每天把家里打扫的像宾馆一样干净整洁,常常躺在床上黯然伤神。衰老带的病痛,让她回忆起这个病痛的前后因果,就更是寝食难安,愤怒异常。“放下过去?没疼在你们身上,你们根本不能理解!!”不能理解她的丈夫子女更让她愤怒。
这是我好强的妈妈,我那热烈而又努力的妈妈。暴躁的爱着我们的妈妈。在按理说拥有着一个体贴的丈夫,俩个家庭美满的女儿的,经济条件也还不错的“圆满人生”里,却着实感受不到“幸福”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