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精力这么好、是怎么做到早上4点起床,依然能够白天锻炼还做很多事情的。一直想让我做一个分享。这一点你看身边人觉得你很有精力和时间概念。但是你自己却不觉得,因为你还一直在路上,发现还不够。当身边人的提醒、你回顾一下曾经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确实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也因此、在2023年年尾的这几天,我对自己的2023年做了一次总结和复盘。同时这个规程做了一遍梳理更加的清晰2024年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继续哪些好习惯与助力、我要调整那些方向部分。
1:2023年-开办了25场读书会-从6月份开启、平均每个月3-4场,没有断过。这个过程让我锻炼了如何与他人链接的同时如何去表达和控场。同时更加清晰自己的方向与优势在哪里、不足的地方在哪里。在本地与身边的人聚集一个黄金能量圈。
2:坚持早起这三年一共有1062天。从最开始很难坚持5点半起床到现在4点自然而然的起床。这个过程锻炼了我的生物钟同时也让我为早睡做了一些以前的准备,即时偶尔有事或者别的原因睡得晚、依然坚持早起。早睡让我的气色与睡眠也越来越稳定,同时也改善了从怀孕后的一个失眠状态。
3:今年读书粗略统计:46本。其中关于时间管理和习惯养成从看书到听书大概看了11本,《微习惯》、《刻意练习》、《长期主义》、《早起奇迹》、《时间来回答》、《效率管理》、《高效人士的七个好习惯》等等….其实也是大家常见的而已。而我是一个比较执拗同时脑子不太聪明而且记忆力不好的人。所以常常我看过后就忘记、但是有一点我看完会把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尝试践行在我的生活里,有些可能几天就坚持不下来、有些慢慢的也能坚持一会。例如:《1分钟俯卧撑足以改变你的人生》概念。意思是你每天对你的好习惯都进行一个微小的行动、你做俯卧撑很难坚持、但是每天你做一个、慢慢你开始做到30个也就是30天后、你开始为你的微小变化点赞身体记忆习惯以后不知不觉会更想做超出2个以上,这就是时间的复利。我把这个部分运用在我的阅读里面。最开始每天看两页,花几分钟十几分钟到现在可以两个早上把一本书看完、甚至最快的时候2个小时不到可以把整本书的核心理念提取出来。
这个阶段锻炼了我看书的速度以及重要点的核心和开始思考如何去选书。后来我开始留意观察到,我们所有在网上所能买和看到的书,基本都属于浓缩书籍、他的结果给人的感觉很吸引、但是基本营养价值不高、同时你经常能被看到的书籍都是被营销出来想让你看的。未必是你的行业以及真正你所需要的书籍,当然这是一个筛选与阅读经验的过程。我们需要走过一个阶段、别人给什么、推荐什么、建议的去开始看、慢慢搭建出自己看世界和思考的一些模型和底层逻辑的时候、你开始去做选择、开始去看更专业以及营养的书籍。市面上出的书籍许多、出版社也非常的多、真正值得我们去反复琢磨与精细化阅读的,其实不多。就像我们一路走来、从迷茫不知道往里哪里走、你看见了希望开始模仿他人能走出自己的路、走着走着你发现他人的是适合他人的、我们只能取出适合我们自己的那些点开始走自己的人生。渐渐开始明白独立于独立思考其实是一样的通路。
4:文字输出:2022-写了88篇、23年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小作文篇:写了157篇。虽然这个数字并不多,但对于我前几年来讲,它是个天文数字。曾经我特别羡慕那些写文案的,如何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得那么唯美、那么精准、还能表达那么清晰与层次感,我就很好奇这些才华是怎么出来的?多看书还是天赋。后来当我决定开始写的时候,也参加过一些写作营,然而然并卵…因为我根本做不到按照老师给的框架去写作,后面我开始看如何写作的书,看到一点就用在写作里面,后面我发现有压力,因为这些都会阻碍我写作的顺畅度和心流,同时自己感受不到自信和持续的力量。
于是我开始想些什么就写什么,今天发生的事情、最近做的事情、看的书籍感悟以及看到一些事情的思考,哪怕是个感恩日记、我都觉得很好,正式因为这样,我开始慢慢发现我写字的速度变快,同时很快能够判断一件事物和观察一个人的背后行为。当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其实哪怕是很微小、你感受到了自己可以的自信、这件事情自然而然就会坚持。即时有时候太忙、没空写、但是那份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自然而然慢慢长在了我的身上。虽然现在的写作水平依然很白、很枯燥。但是这是我喜欢和慢慢往前的一份动力和持续。后来我明白一件事情;其实做一件事情,不是要专业化你才会做好,而是首先去掉那些障碍住你的条条框框、在你喜欢的状态和堂子里找到了自信和欢喜、你才能自然而然的做下去,这个时候就不是坚持、而是喜欢和爱好。也是发自内心与骨子里的状态。所以给喜欢与爱好多一些时间。即使你只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要紧、持续精进下去、有一天你也会发现自己原来可以把爱好与喜欢做到极致。
5:健身、锻炼。今年下半年开始健身一个月的时间、没有控制饮食、依然坚持锻炼由102降低到84斤,我并没有感觉到身体有什么不适感、但是我发现身体更加有力量、同时塑型明显。身体更轻盈和轻松感。下半年生病更少了,生病少也意味着我们的成本不断的在江降低。
这一点是今年11月中寻份开始的,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这个过程在身体上我感受到了极致的扩张和体验,在健身里有一个词叫:“力竭”,什么意思了?就是当你做任何一组动作的时候,随着重量的增加和收缩不断的重复时,当你做到最后没力气的时候,坚持到底最后那两个是拼了命的去突破与完成时,这个时候你的肌肉的细胞糖原和氧气逐渐被耗尽,同时产生了乳酸、酪酸和水分的代谢破坏了肌肉的内在平衡力、提高了肌肉扩张力,这样下一次你的扩张又会提升。原来你只能拉20KG、随着每一次的力竭、你可以做到40-50KG。加上你的饮食以及休息,渐渐你的肌肉产生力量与塑形。其实就是提升机身体的力量、需要不断的扩张你的舒适区。这一点我在健身上感受到的那份扩张以及极致还有一份坚持的毅力。
所以我把这份力量同样复制在我做当下任何一件事情的部分。第一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第二做事情的时候回到当下.100%的付出和极致。例如我看书的时候看书、文字输出的时候以及带陪伴孩子的时候、全部的注意力以及智力放在当下这件事情上,那么每一件小事做好了、也许明天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未来一定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持续的力量与自我不断突破的可能性。其实做一件事情的用功和方法你做透了,用在别的地方也是一样的。一通百通的道理。
6:去了4个不同的城市,陪伴孩子和家人的旅行与成长包括春节的休假回老家:55天,带孩子暑假周六日全日的陪伴:120天。事假以及孩子生病假期:75天。
还有我的总支出和总收入以及红包和礼品、还有孩子消费这些费用。具体不写出来了。私人的部分。
以上的一份整理报告其实最想表达的是,我们需要对时间做出一个正确的使用。
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在他享年82岁之后、有专业的研究人员很好奇为什么他一生中有这么多的成就、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翻开他的笔记时,发现他每天的总结就是在记录时间的发生、就是在记录时间用在哪里。所以同样是24H、你会发现每一个人使用不同、结果不同、人生效能也不同。
结果=输入+自我管理+输出。如果少了自我管理、你会发现做事情无法有效率、有主动性。
同样只有具体的数据与分析、我们才会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人生要怎么来平衡。如果没有可视化的出现、你会发现自己做下一步的计划是迷茫的、因为你不清楚你到底怎么做才能得到具体的分析以及具体的行动。
所有的复盘都是自我觉察与自我发现、在你的内在认知以及外在行动做一份平衡。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能力还有哪些需要成长需要打磨。
学习-学10%-习70%-温习20%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