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的哲学基础》读书笔记之十一

《教育的哲学基础》读书笔记之十一

作者: 段丽英贵州 | 来源:发表于2017-12-02 13:02 被阅读0次

第十章《哲学、教育与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特立独行”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来源于欧洲哲学,尤以法国的福柯和德里达为重要代表。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一直存在争论,因为后现代主义哲学与现代哲学之间存在着很多不一致和相互排斥的观点,但是又有许多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仍然沿用了大部分现代哲学的主题和观点。其主要的观点是:没有单一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可以作为元叙事,也没有普遍的声音可以概括全部人类的经验。对后现代主义做一个简单的定义就是“对元叙事的怀疑”。后现代主义提出质疑最多的就是现代主义关于欧洲中心的元叙事和用普遍理性节后去判断好与坏、镇愈加、美与丑的观点。

        称后现代主义“特立独行”源于后现代主义与一些主要流派的观点与众不同,不同流俗。第一,后现代主义反对传统实用主义“追求确定性”的观点,摒弃元叙事,抵触客观确定性;第二,后现代主义对行为主义完全赞成科学客观性,无视人的意向性和行为,把行为当成是一种技术的观点的回应也是消极的。第三,对存在主义、现象学和解释学而言,后现代主义一方面从这些哲学中获得了支持,但是特别否定了普遍客观性和强调特殊性的观点。总得来说,后现代主义主张打破普遍性,摒弃启蒙运动所关注和宣扬的客观科学、普遍价值观、道德、法律和艺术。

        "特立独行"的后现代主义并不意味着"完美",因为比起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来说,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建立新社会主义社会乌托邦式的构想,实用主义也有一个建立更加民主的社会的构想,虽然后现代主义反对二者的观点,但其似乎并没有提出可以与之将比的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构想。

      在传统的知识中,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传统文化规则、科学规律或基本原理之上的,但是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观点里,课程应该包括边缘知识和对于相异观点的讨论,而这些内容要围绕着性别、民族、种族、阶层认同等来组织。运用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探究教育目的,其意义在于使人们以“另类”的视角与重新审视当前的教育目的及其研究。在教育目的设置中,不应该单单从某个教育理想出发,而应当结合整个教育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关注人的特殊和潜能,把每个人的知、情、意、行的变化表现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哲学基础》读书笔记之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dn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