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耿向顺:谈贾斯汀比伯年少成名,年少成名,多是人生之大不幸

耿向顺:谈贾斯汀比伯年少成名,年少成名,多是人生之大不幸

作者: 耿向顺1 | 来源:发表于2019-09-29 22:38 被阅读0次

这是账号“耿向顺”开通以来的第196篇原创文章,关于“年少成名和年少有为”。

1

我想,世界上应该只有很少的人不想年少成名吧。

为了年少成名,家长会拼尽全力,让子女获得荣誉、掌声和曝光,以子女出类拔萃,站在人群中闪闪发光为荣;年轻人用尽全力想要出人头地,可以不择手段走捷径;网红、小明星使劲炒作,不惜用尽下流手段,只为大红大紫......

年少成名,意味着赢在了起跑线上,可以走很多捷径去彻底改变命运,可以有更多变得更成功、更出名的机会,可以获取更多的优质的资源,赚取更多的金钱,拥有很多以前根本不敢想象的财务、体验、经历和人脉圈。

2

我本来也可以有很多“年少成名”的机会的。

最近两年以来,我曾婉拒了四五次媒体采访和上电视节目的邀约,其中不乏有比较知名、曝光量也还不错的媒体、电视台节目。

然而,在两三年前、我二十一二岁的时候,要是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争抢着去,努力争取这样的曝光机会和资源,因为我很想出人头地。

毫无疑问,上电视节目、接受媒体采访,可以迅速增加曝光度和社会知名度,结识明星大咖,积累个人及自己项目的口碑,可以吸引资源,可以带来更多的发展和合作机会。对于一个我这样一个正在计划创业且没什么社会资源的人来说,登上媒体报道封面、登上电视节目舞台,无疑是事业发展的强有力助推器。

2016-2017年的时候,因为自己发起的公益项目、写过的一些文章成爆款、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如马云乡村教师奖、一些电视节目)等原因,逐渐积累了一点知名度和吹牛逼资本,结识了一些媒体朋友,出现在了公众视野里,也有一些值得被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噱头,所以经常收到媒体采访和电视节目邀约,也参与了一些节目的录制,被许多媒体采访和报道,多次出现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号里。

多次面对话筒与镜头,被记者们妙笔生花地塑造成积极正面、能力超凡的当代青年大学生精英形象之后,我竟真的膨胀了,相信了那些报道里的我就是真的我,相信了那些被美化过的我的事迹,开始飘飘然起来,有时候竟然忘乎所以,忘记了自己的真实水平,有了一种自己已然成为“成功人士”“行业大咖”“知名人物”错觉。

我明明还是一个一无所有、没有什么文化内涵、没什么专业能力、没什么社会阅历的人,居然敢著书立传、大摇大摆明目张胆去高校里开讲座,给大学生们做“人生导师”了。

几年后,进入了更大的圈子,结识了越来越多年少有为也年少成名的厉害大神之后,回想起来当初的自己,感到十分羞愧,真希望时光能倒退,去把那些面对镜头夸出的海口一个个回收,扇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几个耳光。

3

近几年混迹于公益圈/创业圈/自媒体圈,确实有认识了或听说了许多年少成名的人。

但是这些年少成名的人,有的人好像只是年少成名,却不是年少有为。却明明什么成果都没有,明明事儿没干多少,明明也没有什么过人的技能,也没有什么专业深度。

靠着一些名校光环或感人故事,靠着打嘴炮编故事骗人,靠着频繁出席社会活动,靠着频繁接受媒体采访和参加电视节目,结交明星、大咖和前辈,混圈子,动不动就参加一个“全国xxx”“全球xxxx”的活动和项目,混了一段时间后居然摇身一变,居然成了圈内明星、行业专家、青年领袖、青年导师,拿了一个又一个大奖和荣誉称号,成为世界x沃斯论坛青年领袖 、x布斯精英榜,拿到xxx万融资和资助。

而那些踏踏实实在岗位上,技能炉火纯青,业绩斐然的人,却很难有露脸之日。

这种现象让人觉得有些可悲,却又无能为力:会干活的,干不过会做PPT的,会做PPT的干不过会讲故事的,会讲故事的干不过天天上新闻头条的。

4

但这些年少成名却年少无为的人,真的能走得远吗?

我大四要毕业在写自己的简历时,发现自己居然只有荣誉称号,只有被媒体报道过的经历,却写不出什么实实在在工作经历、卓越成绩和突出技能,在人才市场里根本没有竞争力,这才猛然醒悟:

像我这样一个没有突出实力、没有做出什么重大成果的菜鸡,就算被xxx接见,就算上过《xx日报》《央视xx》这样的大媒体,就算被媒体大肆渲染塑造成了感动xxx人物、x布斯精英这样级别的形象,但菜鸡终究还是菜鸡,不会因为出了名就成为精英的,只是被塑造的人设、被媒体和大众消费的对象罢了。

要想毁了一个人,要么使劲诋毁他,要么使劲打击他,要么就使劲吹捧他。让他被吹捧得忘乎所以,被吹捧得飘飘然。当他被捧得越来越高,对自己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变得眼高手低,目空一切,却没有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德不配位,终有一天跌落神坛,摔得很惨,从此一蹶不振,如同仲永成为泯然众人,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再难翻身。

想到这里,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还好没有越陷越深,陷入无尽的虚假光环,赶紧悬崖勒马。从此闭门修炼,埋头苦干,苦练技能,再也不热衷于在媒体/电视上抛头露面,也不再热衷在公众活动里装逼,也不再愿意去到处编故事忽悠人。

5

贾斯汀比伯13岁出道,依靠自身过人的天赋和才华,年少成名,成为国际巨星,却在长大后负面频出,近日也在社交媒体上,谈了自己年少成名的感受。

“我从一个13岁的小男孩变成一个全世界数百万人都在赞美我并喜欢我的人。面对所有的赞美,我居然都相信了。有人帮我包办了所有的事情,所以我从没学过基本的责任。在18岁时,我很有钱,能得到一切我想要的,但我没有应对真实世界的能力。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到了20岁,我做了一切你能想到的不好的事情,从世界上最受爱戴的人之一变成了最被厌恶嘲笑憎恨的人。”

“不经一番彻骨难,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古诗,写得看似很老套,却是真实存在的哲理。没有经历和沉淀,故事再华美、人再出名,始终是吹出来的,吹出来的始终会破灭,虚假的名誉倒塌时,会万劫不复。

现在,我不认为年轻人一定要埋头苦干,不能走捷径,不能年少成名。只是觉得年轻时候本来就是沉淀和学习提升的时候,是一个发展和提升的阶段,不用为了出名去媒体、社会活动上频繁追求曝光,吹牛逼,不用刻意去包装营销自己或自己的项目,只管踏实努力地干活,做出成绩,只管尽心竭力地沉淀和修炼提升,剩下的交给时间。

如果现在有一个成名的机会,我会不会要?

答案是会,我一定会要,而且还要牢牢抓住,但我不会要一个我就算用尽全力也抓不住、达不到、机遇,那只会毁了自己。

这倒也不是不是傲娇装逼,也不是觉得觉得有被媒体采访、上电视节目这样的机会和资源不好,这样的资源是很好的。

不是不想成名,只是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还要不起。

曾有人调查过那些意外中大奖或年少成名的人,大多数人后半生的表现都不太尽如人意,在早年的成就里迷失,在意外之财里堕落。

成名和暴富,可能是大多数人都想要的,因为可能会带来无数的改变人生命运的机遇,实现阶层跨越,但前提是要已经具备了能够支撑起成名、暴富所需要的能力、勇气、品质、心智和才华,否则天降的礼物,也可能会成为天降的灾难。

年少成名,一夜暴富,都很可能会是一件好事,但也很可能会是一件坏事。只要功力深厚,德才配位,年少成名也是可以一试的,但华而不实、徒有其名,年少成名则会成为大不幸。

不仅要年少成名,更要年少有为。

耿向顺

2019年9月3日

编辑&作者:

耿向顺

青年公益人,教育、公益、职场领域自媒体,自2013入坑公益一直至今,从事乡村教育发展、公益品牌传播、青年能力成长等方面的工作,累计撰写各类稿件稿上百万字,运营多个平台自媒体和社群,全网粉丝155万+,阅读7.5亿+人次。

社交媒体账号:@耿向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耿向顺:谈贾斯汀比伯年少成名,年少成名,多是人生之大不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hr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