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仍然是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事儿。
不知道什么原因,那段时间,村里经常丢鸡。那个时候,老百姓基本上还没啥副业,喂鸡算是头等大事。而喂鸡首先需要的就是小鸡苗儿。
“赊小鸡了嚎~”,每当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卖小鸡苗儿的来了。

为什么赊账呢?那个时候大家可是真没钱。所以卖鸡苗的都是春天赊账给大家,等秋天鸡苗长大能下蛋卖钱了再来收账。那大家都赊多少只鸡苗呢?一般是10只,20只的赊,大户人家可以赊的更多,但基本都是10的整数倍。因为一只鸡苗也就2-3毛钱,这样容易算账,都会是一块两块的整钱,也省的找零。
但实际上,等到鸡苗长大的时候,成活率一般也就50%了,好的时候可能超过70%,因为中间它们会因为生病、营养不良等原因而夭折。
所以,你想想看,长大的鸡被偷走意味着什么?
但不幸的时候,偷鸡的都是在深更半夜人们熟睡的时候,况且事先谁也不知道从哪家下手,所以就算是有点警惕也是防不胜防。
这不,这次偷鸡的竟然盯上了门前的婶子家。
一早起来,打开鸡窝的门(就是几块砖简单摞在一起的),居然一只鸡都没有出来。

“不好,有人偷鸡了。”婶子立马反应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婶子立刻出门寻找蛛丝马迹。说来也巧,昨晚刚下过小雨,地上还有点泥泞。婶子顺着脚印,还真的找到了“凶手”。
炸不炸裂?
更炸裂的是,凶手居然是她娘家那个村的,W村。而且很巧的是,也是我姥娘家所在的村。婶子和我娘小时候居然在一个胡同里,正南正北走向的,不同的是一个在南头,一个在北头。结婚后,她们又在我们村近距离相遇了,而且这次只隔了一家(注:海勇家),您说,它咋就那么巧呢!不得不说,那时候人们的圈子真是太小了。
刚开始,婶子还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毕竟生活了二十多年,她对娘家是多么的熟悉,无论如何她也不会想到,娘家人会对自己下手,但现实让她不容置疑。
凶手会承认吗?毕竟自己嫁到外村了。但不要回来自己可就损失大了。
“爹,咱们村XX家偷了我的鸡,一窝端!”婶子赶紧找到了自己的老爹。
“什么?偷的一个也不剩,真是欺人太甚!得管”。
很快,婶子的哥哥和弟弟也赶来了。听说有人欺负自己的姐姐,首先回家的这个二舅(我也管他叫二舅)勃然大怒。
“走,姐姐,看我怎么收拾他!”
婶子娘家,在W村还是很有威望的,他爹是开经销的,除了卖日用品,人家还卖熟肉卤货。在那个缺吃少穿只有逢年过节才吃肉的年代,能卖卤肉可是不简单的。
XX看到婶子还有二舅来到了家门口就知道坏了,本来还想不承认,无奈婶子说是跟着脚印来的,而且鸡还在家里没来的及销赃,可谓人赃并获。
“还想狡辩,赶紧还回去,也不看看是谁家的?”。
可怜的XX,纵然不舍得到嘴的肥肉,也不得不吐出来。心里还在说着“晚上黑灯瞎火的,上哪知道是你妹家的啊”。
婶子终于松了一口气,这真是失而复得啊。
后来,事情传开了,再也没有人敢来偷婶子家的鸡了。这也成就了婶子“神探”的名号!

听说,XX后来又专门前来道歉,还送了一些鸡蛋、油条之类的作为精神补偿。对于XX,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他在心里默念着,“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经此一役,婶子家的鸡是没事了。那我们家的呢?下期更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