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思考的质量,大概可以用五个维度来衡量
1、思考的深度
也可以称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电影《教父》里有一句话广为流传:“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运运”,作为金句激励了不少人,然而,这句话也可能会误导更多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吗,答案是没有,天才也不行。为什么这么说?可以翻翻一些伟大人物的传记,那些在人类历史上闪闪发光的人,你会发现他们也是一点点才能看透的。
被称为二个半“完人”之一的王阳明,不管被他的弟子们描述的多么神。单单就创立心学一派来说,阳明从11岁时梦想要成为“圣贤”,一路追寻,最终到36岁时龙场悟道才开始。
可见想要看透本质有多难,当然,越是复杂的系统越难看透。
但是,我们的教育,或者说所有的教育 ,基本上都不培养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入思考能力。原因也很简单,这个事情很费时间,对于普通的公校来说,要的是批量生产。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深入思考的能力呢?有两个朴素的方法
首先,要积累足量的背景知识,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肯定无法获得深入思考的。要想发明电灯,你总得知道电是怎么回事吧?要想发射卫星,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总得深入理解吧?
其次,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有些事情,得反复琢磨,琢磨多了,慢慢就会明白了。
2、思考的发散性
思考的发散性又几乎等同于创造力,也是思维的活跃度,我们做头脑风暴时就是用到了思维的发散性。
3、思考的周密性
这个很好理解,大家都做过数学题,如果思考的不周密,那么这道题肯定推导不出来。
多做做数学题,几何题,或者写代码之类的训练,思考的周密性可以的得到很好的提高。
美国著名的总统林肯,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训练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在他当律师期间,足足做了4大本几何题。
4、思考的系统性
大局观,跳出微观细节,从整体上考虑问题。
通过不断的对系统进行解构、建构、重构来达成
5、思考的角度(重新解读一个问题,开启一个新世界)
经常会发现,有些文章、书籍、影视剧的角度,真是令人眼前一亮,把一个老套的话题写的那么有趣,自己怎么想不出来呢
商业上,拼多多、读客文化等就是在大家认为市场一片红海,竞争很激烈的赛道上,它们就从一个角落里冒出来了,还成长的这么快。我是认为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提供的解决方案也不同,所以才能杀出重围(背后的资本力量先不考虑)。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在经历过OFO单车事件之后,大家对共享单车普遍不看好,但是美团却收购了摩拜单车,然后盘活了。
如何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思考的角度,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开始着手,在之前的文章《如何锻炼自己的想象力》《脑洞是个好东西》中已经提到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