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我的一个学生家长聊天,她是一个大学的老师,和我代过课的其他孩子一样,他家女儿也考上了我们这最好的高中。她家女儿和别人家女儿成绩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她刚开始谈话中一直在说女儿懒怎样,我在有意识的一直引导她不用这些负面的词语来评价孩子,后来干脆指了出来。她在后面的谈话中明显评价女儿的负面词语少了。因为她家女儿容易犯错,班主任对她家女儿严厉一些。有时候犯了错,孩子回去告诉妈妈,我一定能考上一中。结果真的如愿以偿。现在我想到的是孩子妈妈和爸爸,尤其是孩子爸爸给孩子的心理营养肯定是特别足的。或者说孩子爸爸是特别相信孩子的。
每到初三,我遇到孩子家长,尤其是孩子的妈妈就特别焦躁。一次考试考不好就变得异常焦虑,紧张。现代社会随着条件改善,信息传输便捷。大家也越来越会用专有名词来形容。比如说孩子有心理问题,孩子焦虑,孩子抑郁。大人焦虑,大人抑郁。其实我作为一个老师来说我是非常不主张用这些名词来形容孩子们的状态的。如果是睡不着,就想办法怎样睡着。如果是没考好,就想办法怎样考好。不需要给自己和孩子很大的一定帽子。而且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的孩子家长说自己孩子懒,他真的就越来越懒。他说孩子笨,孩子真的不灵光。有的家长老喜欢去和别的孩子比。这些都是我不主张的。我的主张很简单,该干啥干啥。管好现在,管好当下的每一刻。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用正面的语言去帮助孩子找到破解困难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只是负面评价,表达自己的感受。希望各位觉得有一点点用处的转给自己周围的家长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