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微雨。研修班的学员们依然早早起身,沐着雨丝,穿过润湿的街,跨进浙师大校园,攒足精神等待今日的精神盛宴。

上午是浙师大林一钢教授的专题讲座《课题设计》。对于一直对课题研究处于一知半解状态的我们,这无疑是一杯醉人的美酒,令人心向往之。

开讲啦!博学儒雅的林教授,从另外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教师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线老师的研究定位是什么?
林教授以“卖菜阿姨的研究”为例,生动地说明老师的研究应该定位于“应用研究”,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如何查阅文献?课题申报书每个部分怎样撰写?研究任务如何分配?……林教授结合教师研究工作中常见的共性问题,结合实例,从错误现象和正确做法两个方面入手,做了详细讲解。

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在林教授娓娓的讲解声中不知不觉过去了。听课老师意犹未尽,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纷纷把自己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请林教授解惑。

下午,特级教师俞正强校长关于“名师工作室经验介绍”的讲座令人耳目一新!
没有课件,没有讲稿,俞校长凭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满腹才华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不一样的精神大餐。

今天讲什么?学员来做主。一上课,俞校长并没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询问学员们在自己工作室实践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和困惑,以此来确定授课的内容。

俞校长根据大家的疑问,重点对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的路径及阶段进行了详细解读。他把老师专业成长划分为五个阶段:讲规矩阶段——讲教材阶段——教知识阶段——想学生阶段——筑师魂阶段,并重点指出,促进教师成长要先诊断“你在哪里”再帮助他“往哪里走”。

来自襄城的朱老师代表学员进行分享:工作室是大家互相支持、交流学习、共同提高、专业成长的一方净土,并于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