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黑塞的书都如同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德米安》如此,《悉达多》亦如此。作者对佛教的了解令人惊艳,身为一个德国人可以对东方哲学有如此透彻的理解,这在西方文化中,可以算是异类了。在读的过程中,跟随悉达多的脚步,进行一次精神的旅行。
悉达多是婆罗门的后代,聪明且好学,很小就懂得很多道理,但仍不满足。要离开富裕的家庭和父母,成为一个沙门寻找真谛。他逼迫父亲同意,和好朋友乔文达一起加入了云游苦修者的行列。
在舍卫城中,悉达多和乔文达见到了被人颂赞的佛陀乔达摩。他们都被佛陀的平和圆满的样子所折服。乔文达决定留下来跟随佛陀学习。而悉达多却对佛陀的教义不感兴趣,虽然他很尊敬这位圣者。在和乔达摩进行了一次关于佛陀教义的对话后,悉达多继续他的发现自我的旅程。
在一座大城,悉达多遇到了美丽的妓女伽摩拉。他想以她为导师,学习人世间的情爱。伽摩拉却因悉达多的贫穷而拒绝了他。受悉达多的才华的感染,他把悉达多介绍到富商伽摩湿瓦弥,让他学习成为富有的人。在这里悉达多学会了经商,却不深陷其中,不为获得财富的多少而患得患失。只是为了华丽的衣服和礼物,可以向伽摩拉学习情爱,悉达多成为了和她来往最多的情人。每次悉达多和伽摩拉相会,伽摩拉都要求悉达多给她讲乔达摩的故事,她向他学习佛陀的教义,他向她学习世俗的情爱。在这样奢靡的生活之中,悉达多迷失了,深陷在人世间的欲望之中,无法自拔。在一次相会后,悉达多之前的修行让他意识到自己在世俗间的游戏该结束了,于是和财富断绝了关系,再次踏上寻找自我的道路。
这次他来到一条大河边,跟随船夫维稣徳瓦学习当一名船夫。在日复一日的撑船渡人的日子中,悉达多学会了倾听,回忆自己过往的一生,了解到人生的无常。虽然身体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衰老。但心境却越发平静安详,如同他当年见到的佛陀乔达摩一样。
乔文达一直潜心跟随在佛陀的身边,学习佛法、真理。可在佛陀快涅槃的时候,他依然没能得到圆满。他听说在河边有一个智者,便来求教。于是老去的乔文达见到了同样老去的悉达多,他没能认出儿时的朋友,悉达多却认出了乔达文。悉达多把自己的一生都讲给乔文达,也把他在河边悟出的道理讲给他听。乔文达依然迷惑不解,在悉达多的淳淳教导下,和悉达多一样获得圆融和完满。
悉达多和乔文达其实是一个人,通过两条路去寻找自我。最终合二为一,获得真正的完满。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乔文达一样,跟在所谓的人生道理后面度过自己的一生,连质疑的勇气都没有。而我在将近二十年的求学之路中,就和乔文达一样,跟在一个又一个的老师后面去学习知识和技巧,却依然无法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建树。反而是毕业后的这几个月,越来越觉得很多知识、道理都是自己去发掘、学习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寻找到新的方向的,依然在努力中。
黑塞是以理性的精神引导自我走过世界,走过生命,走过一切心与物的形相,从而达到物我如一的解脱境界。就如同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展现的一样,最后看破一切,遁入空门的是那个最是多情、痴情的贾宝玉。而那个一出场就是槛内人的妙玉却是云空未必空,无暇白玉遭泥陷。
所有的真理在没有付出行动实践之前,都是一堆没有任何意义的文字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