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志摩有一首诗叫《这年头活着不易》,乍一看,还以为大才子在慨叹人生,结果看完之后才发现,原来是记录自己去翁家山寻桂花看不着,然后桂花煮栗子也没吃成的感慨。
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昨天我冒着大雨到烟霞岭下访桂;
南高峰在烟霞中不见,
在一家松茅铺的屋檐前
我停步,问一个村姑今年
翁家山的桂花有没有去年开的媚,
那村姑先对着我身上细细的端详;
活象只羽毛浸瘪了的鸟,
我心想,她定觉得蹊跷,
在这大雨天单身走远道,
倒来没来头的问桂花今年香不香。
“客人,你运气不好,来得太迟又太早;
这里就是有名的满家弄,
往年这时候到处香得凶,
这几天连绵的雨,外加风,
弄得这稀糟,今年的早桂就算完了。”
果然这桂子林也不能给我点子欢喜;
枝上只见焦萎的细蕊,
看着凄凄,唉,无妄的灾!
为什么这到处是憔悴?
这年头活着不易!这年头活着不易!

杭州西湖边满家弄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也是栗子上市的时候,一碗桂花煮栗子便是这里的街头上品。徐志摩曾告诉梁实秋说:“每值秋后必去访桂,吃一碗煮栗子,认为是一大享受。有一年去了,桂花被雨摧残净尽,感而写了一首诗《这年头活着不易》。”
桂花和栗子,两个当季的东西都收获在秋天,又恰巧相遇在一起。桂花煮栗子,那板栗又甜又细腻,桂花香得甜腻,两者合二为一,香得诱人,甜得细腻入心。
《随园食单》里就说:“煮栗极烂,以纯糯米粉加糖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此重阳小食也”,用栗子磨粉成糕,入口松软可口,加了桂花,愈加香甜。

虽然在苏浙一带,桂花是传统和普通的调味香料,爱配上鱼肉之类,来个咸菜甜做。可我总觉得桂花那种清芬的香气,只能与甜食茶酒相配,例如藕粉桂花糕,又比如桂花汤圆。用桂花熬糖再烧成甜肉,那一股甜腻便不由自主地涌上喉咙,总觉得不知道哪里不合适。
栗子的果苞就像一只刺猬,也像茨实,浑身都是尖刺,里面包着栗子两三颗。栗子成熟的时候熟时会自已从树上坠落,果苞裂开而栗子才会露出来。徐志摩说这年头活着不易,访桂吃上桂花煮栗子不容易,不知道大诗人知不知道栗子也要费这么多心思保护自己不让人吃,可最终也逃不过上锅的命运,其实也活得不容易。

从深秋到整个冬天,无论南北街头小巷口,熟悉的炒栗子香味就会随北风蔓延过来。油光锃亮的炒栗子,个个都圆润饱滑、香气诱人,可以与烤红薯平分秋色了。
街边的糖炒栗子,很多都说自己“产自迁西”。因为迁西栗子体型小巧玲珑,口感软糯甜美,而且皮薄,用指甲横着一掐再上下一挤就爆开,又香又甜,让人剥起来很方便。懒惰的人一咬破壳,用牙一挤,那香甜的栗子肉便掉进嘴里,连手指头也不会弄脏。
秋后去访桂,然后能吃一碗桂花煮栗子是一种享受,隆冬里看不到桂花,也没吃到桂花煮栗子,但买包开袋即食的迁西栗子,泡上一杯当季的桂花茶,热气腾腾的,香气四溢,我觉得也是一种享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