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娶褒姒,烽火戏诸侯,又废长立幼,废掉原太子姬宜臼,立与褒姒所生的小儿子伯服,姬宜臼因此与母亲申后逃奔到申国。
当时申国的领导者申侯是申后的父亲,姬宜臼的外公。申侯对周幽王无故废黜女儿申后和外孙姬宜臼之事感到十分恼怒,于周幽王十一年联合联合鄫国、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不久,犬戎攻陷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并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掳走褒姒,然后抢走周朝的全部财物离去。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侵袭,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将都城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在此历史背景下,《春秋左传》记载说: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这段记载的大概意思是说,周平王宜臼迁都洛邑时,周大夫辛有随之来到伊川,看见伊川地区的人民披散头发在野外祭祀,不由得感叹说:“不到百年,这里就会被西戎所占,因为这里传统的礼节已经丧失了。”到鲁僖公二十二年秋,秦国和晋国果然将陆浑地区的戎人迁到了伊川。
【至简点评】
周大夫辛有的远见,在于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坚守固有的传统礼节,也是在坚守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根和灵魂,当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对本地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缺少认同感,也是意味着失去了自己的根和灵魂,没了本地区本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这样的地方和民族,很容易被同化、被取代,甚至被消灭。
时下,有些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自信,以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耻、以过洋节日为荣。甚至有些人自以为喝了点洋墨水,言必称“他国如何如何”、“西方如何如何”,仿佛他国的、西方的就一定比我们自己的优秀,他国的、西方的就一定比我们自己的正确,一切以他国的、西方的文明标准,而忘记了我们自己的特殊国情和文化的优越性。这是典型的文化崇洋媚外和文化“软骨症”。
文化只有姹紫嫣红之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些崇洋媚外的人、得了文化“软骨症”的人,真该好好补一补文化的“钙”,增强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认识,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挺直腰杆去看待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