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保避险(十三):“药”不能停
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思考?因为需要形成自我的独立认知,以及自我的人生算法。
最近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大火,上印8天累计票房19.31亿,排片占比63.38%,票房占比77.05%,很可观的数据,当然算得上中国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同时关于影片背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歇,国家、药企、医院、医生、患者、老百姓,各个层面、各种解读、各种争辩,让人眼花缭乱。就如同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人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对谁错其实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否有自己的认知。
一、影片为什么能火
我是没有去影院去看这部电影,也没有看广泛流传的高清盗版,我个人更喜欢看科幻类的电影,对于现实生活类的电影真的没什么太大兴趣,最重要的是我个人理解这个电影跟我没有什么关系。
这部电影为什么火,看似切中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当下医疗现状的不满、对某些法律制度的不满,但其实从心理学角度看,其实是深深抓住了观众两大负面情绪:悲伤、恐惧。(情绪解读参考了《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
①悲伤。
泰坦尼克号也好、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好,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好,都是悲剧,都是悲伤的结尾,为什么悲伤能启发人心呢?因为,生命所累积的智慧,其实就在于学习怎么面对失去。
悲伤的第一个正面意义就是帮助我们找到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第二个正面意义就是使我们变得深刻;第三个正面意义就是能够给我们抵赖维系关系的力量。
观看电影,通过激发大家悲伤的情绪,一方面使得电影更加深刻,更多的是让大家沉思我们生命中最大的关注是什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而一旦陷入悲伤的情绪,我们的自省力就会极大的提升,让人感觉到一股内在的力量。
②恐惧。
先说说我们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算命者,他们利用我们的恐惧来掌控我们。碰到灾难就会流血,小到撞伤了脚趾头,大到车祸,都叫做血光之灾。算命的就是利用人类普遍对于恐惧的态度,来掌握我们的心理。
恐惧的第一个正面意义,就是保护我们远离伤害,远离危险;恐惧的第二个正面功能,它会指引我们成长。
观看电影,看见大家为了求生各种挣扎,我们害怕自己会得这样得重疾,害怕天文数字般的药品费用,害怕失去生命中所有的一切,所有的这些恐惧心理集合起来,就会掌控我们的心理,激发我们改变现状的思考。
二、原罪之争
各方在这场全民大讨论中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无关紧要,因为任何一方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进行分析与考量,各类大号文章也太多了,随便谈谈我自己的认知。
①政府
对于政府的行为,我倒是充分理解,如此庞大一个国家,改革开放40年走完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道路,无论是政策、法律法规总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不能因为某一件事随便否定整个制度。
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和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国家政策转变、司法改革总得有个过程。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那是领导人的治国智慧,但涉及到具体工作必须细之又细。
而整个事件来看,政府其实也是在向民众妥协、向舆论妥协,我个人认为这既是智慧之举也是无奈之举。
②药企
最大的矛头,双方都有支持者,也都有大量的文章分析,不敢妄言分析,给大家分享一篇我很喜欢和认同的文章《我不是药神:善与恶》。
看完文章,大家肯定会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论点,一方充分理解药企,也理解其商业行为;另一方肯定是痛骂药企无德,置广大患者生命于不顾,让国家强制或者启发药企自觉大幅降价来造福大众。
想用我的理解举一个小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小餐馆的老板,国家下令规定,流浪乞讨者,只要吃饱饭就可以不会饿死活下去,要求所有饭店的饭菜尽量少赚钱,只能收取食材费和加工费,尤其是白米饭还要免费充足供应。任何人沦落到流浪乞讨时,也可以享受这种福利和优惠。
你猜社会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可以预见的是大量的餐馆关门,或者在白米饭里面加上一点胡萝卜说是炒饭,没有任何人能吃得到白米饭。
你可能说参考的文章离我们太远,我举得例子太扯不切实际,那么你可以做个有心人,去医院的药房或者任何一家药店去问一下,国家限制最高售价目录中的低价药,你能不能买得到?
逐利是人类的本能,没必要压抑,也没有必要抨击,任何强加于道德的评判都是耍流氓。人的任何决定都是自我的一种选择。关于药企得评论,我认为第二种就是道德婊,其本质就是寄希望于损害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③人民群众
看似得到了保障、得到了实惠,实际上却损害了自己利益。
保险系列的前文聊保避险(三):为什么购买保险及看病贵的原因介绍过我国的社保体系,我们的医保最需要解决的是社会大众最基本的医疗问题,覆盖最大利益化的大众看病需求是重点。
就像是一个蓄水池,我们工资扣发缴纳、国家医疗投入、企业单位缴纳就是这个蓄水池的三个水龙头,不断往里注水。社会整体的注水量是趋于稳定的,也就是这个蓄水池的水位是相对稳定的,但所有的开支都从中进行支取,也就是放水,多开了放水阀也就增加了流出流量。
所以看似很多抗癌药品加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会极大降低我们罹患重大疾病所承担的经济成本,但就是我们的恐惧心理在控制我们的思想,其实在用大家的蓄水池去填补了极少部分特定人群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药只会越来越多,能够治愈的疾病也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寄希望于所有的都能纳入社保体系,那么这个体系要么难以为继地崩溃,要么大幅增加我们扣发薪资注入量。
当然你也可以寄希望于国家托底,解决你的一切医疗之忧,可就算是大家心目中的西方社会也根本做不到。你所看见的都是西方医疗体系的高大上,甚至是人性的部分,你根本不会去关心西方社会在大幅度的进行医疗改革,因为看似美好的政策都不是国家能够承受之重。
三、保险——风险承接
之前有言,我不去看这个电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认为这跟我没有什么关系,除了上两段的认知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已经给我和我的家人配置了足额的保障型保险。别说格列卫了,就是你我根本都不知道的疾病所需要的不知何名的特效药,在医保范围外的风险都已经全部由保险公司进行托底。
你觉得每年要花多少钱?我们一家三口,人均500都没有。
所以回归保险系列得主题,保险的本质是一种金融投资品,我们可以通过购买高杠杆的保障型保险来转嫁我们的风险,这不仅我们家庭理财规划的需要,更是给我们的家庭确立一套风险管控机构,给我们的心理一个安全边际。
当然,你也可以寄希望于国家给你托底,但这就是典型的“巨婴”心态。当我们自己不能掌控自己未来时,你会感觉到什么?只有深深的戾气和恐慌。
聊保避险(十三):“药”不能停
格列卫可以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但有什么药能治愈我们的“穷”病呢?物质上的贫穷是暂时的表面的,而思想意识上的贫穷却是根本的深层次的。
没有整体性思维,没有客观辩证的独立思考,我们就是一个思维上的穷人;没有中长期的家庭理财规划,没有保险风险转嫁意识,我们就是一个抵挡不住风险的穷人。
归根究底——为了治疗我们的“穷”病,药不能停。
(2018年7月13日10:40于句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