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前准备与读书心得
为了听杨晓哲博士给我们分享他著的《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这节课,半个月前我就网购了这本我很喜欢的书。
因近期忙期末各类工作,我还没来及得仔细和深入“啃”或慢慢消化书中的精华,只是赶在昨晚听课前囫囵吞枣般粗读了一遍,得知这本书的信息量很大,而且每一章节的“策略单”提供的“拓展、资源、工具、平台”都很前沿和实用。我被作者的不少新观点所深深吸引,并被他带着从多个角度思考我们现在所尝试的互+教育。
作者以一种多维度的视角企图打开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和寻求教育变革”的路径!
我认为:面对技术与新教育的碰撞,教师需要做三大改变:
1.要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拥有新的视角;
2.要直面现实,积极拥抱时代并顺应时代变化,努力突破自己;
3.勇于创新,勇敢开启新的教育格局。

听课前笔记所处层面
粗读的书,认识很肤浅,笔记也记得超级“原始”和古版,只记了些力助个人成长的理论和有益于焕发课堂生机与提升课堂效率的很实用的APP名称。
听课后对笔记和该书的理解
听了陈鑫老师、贾丽娜老师、宁都杨莹老师和吉林通化房靖老师做的分享后,我对记读书笔记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和理解。今后我要从“摘录”走向“巧用思维导图并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并牢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细品味,巧记录。
通过杨晓哲博士耐心细致、妙用比喻和娓娓动听的解讲,令反应迟钝和不才的我对该书又有了耳目一新的认识和理解。

当下红红火火的互+教育
杨晓哲博士深入浅出、面面俱到地为我们分享了新时代的特征。
60秒的互动时间,许多教师把自己心中认为的未来教师的特点快速敲击在了讨论区,僻如: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拥抱科技、善于分享、积极互动、社群交流、互相促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改革与创新等等,线上线下互动相当热烈,且老师们学习热情很高,决心也很大,纷纷表示要坚持好好学习,争当适应未来教育与时代的新型教师。
我思想的野马也在奔腾,也在憧憬和想象着未来教育壮观、自由、便捷、高效、共享、多样化和科技化等等的美好模样。
未来的教育是互+背景下的教育,正如我们现在跟随的互加教育一样。互加学员和青椒们已先行动了一步。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时代,我们做的正是正在转型的新教育,我们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停留在“传道、授业和解惑”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们学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利用合适的学习小工具轻松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不应该停留在机械、重复的抄写、死记硬背和演算等传统的形式,而是引导和鼓励孩子们抱团成长、大胆创造、共同协作地完成和积极分享“课后作品”。
积极引导、大胆放手、与学生共学共进成为了今后教师工作的主潮流和任务。
互加计划策划的互加美丽乡村公益课程已率先引领许多乡村师生走在了教育最前沿,互加和青椒学员们就是未来教师和驾驭未来课堂的先行者与新时代教师。
未来的课堂不再是三尺局限,未来的教师更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和解惑。

教师的备课要指向学科的“核心素养”,要四环相扣:让学生明白一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要有任务驱动;要有恰当的情景设计;要有及时的评估与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具有核心素养的全能学生。

才能让学生在这个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学会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优质资源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大胆创新、善与分享,从而获得更多知识、自信、勇气、成就感……

就拿我们的乡村师来说吧。没有步入互加教育之前,按部就班地在各自学校墨守成规,过着平平淡淡的学校生活、业余生活和日常生活。师生只是为了应对自己学校的考试考评和满足家长的意愿,或者说师生的分享和举止行动都局限于一个固定的小圈子,不怕“家丑”,也外扬“不远”。
步入互加美丽乡村课程后,各地师生共进一个“虚拟的大教室”,共同聆听同一名师上课,共享好的课程,自己对自己课中或课后的“作业”要求很高,因为要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展示或分享,所以每个乡村师生都相当用心、相当认真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直到把“作业”精心设计成“精美的作品”后才心满意足地“提交”,供更多乡村师生欣赏、学习、点赞、点评表扬甚至希望被转发、希望得到更多人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勇气、被认可感、成就感,使自己变得更爱学习、更阳光、更有抱负和更有远大理想。
这是社群化学习的优越性和力量,也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和教育所面对的大趋势。

通过参听勇气读书会的这节课程,通过聆听杨博士的这次讲座,我再次感受未来社会对教育和教师的要求。
未来已来,时不待我!积极参与勇气读书会和拥抱互加,让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好好学习,才是教师当务之急和所走正道。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通往未来的路”!
大咖就是大咖,心中早有互加!
牢记大咖所言,埋头抓紧充电;
紧跟互加步伐,勇创美好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