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幻想,伟大的广告都是很好的迎合了那个幻想。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次标题前面出现一个新词“零点营销”。
零点营销是什么?
它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兴趣团体,大家因为喜欢读书而相识,因为对营销方面感兴趣而相聚,目前有18位精英成员。
一个人的学习是闭塞的、缓慢的,一群人的相互探讨往往会激发出很多全新的认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好问题,每个好问题里面都藏着珍贵的答案。
什么样的人学的最快最好?懂得思考,会提出好问题并且追寻答案的人。
▼骗人的广告为什么还是有人买?
追梦人:有些广告一看就是骗人的,为什么还是有人买?就那种经典广告。《自从吃了……,我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也能下地干活了》多么神奇@瓶子姐
@追梦人 你说的这个广告,属于电视广告,那我就说说电视广告的一些看法。
为什么你一看就觉得是骗人没上当?
因为你不是目标人群,切身感受你没有。
如果是老年人,他成天盼望的就是哪也不疼,能腰不酸、腿不疼是他的心愿,故事里的老伙伴人家都好了,这些人让他羡慕,看到这些直接的反应就是:我也试试,肯定也能好。
电视广告常见的套路是讲故事、卖成功、引羡慕,你说的那个就是经典展现。
我假期回去,听我婆婆唠嗑。她经常说的就是:我和哪些老太太在一起,他们说某某吃什么好使,现在大家人人都买,我也打算试试。
完全没有理智,不管自己适合不,就是一头热的要去吃。最夸张的一回是,买回来10盒银杏叶药片,说吃了对脑子和血液好。关键是她在这方面一点毛病都没有,就是听周围人说银杏叶对身体好、有保健作用,就上当了。
所以卖火的针对老年人的电视广告,都会遵从说故事、卖成功、引羡慕这个套路。就像开关,按下就好使。
除了这个套路,再就是一个催化剂:不断重复播放。重复是可怕的,一遍不信就讲两遍,天天听以后,终于信了。
就像小人的谗言,一次不好使,他没事就扇风点火,最终多半都能小人得志。
还有老太太们说到的坐疗,免费给按摩体验,有时候还倒搭点鸡蛋和菜盆,企业图什么呀?老太太们觉得自己占到便宜了,其实企业打的主意就是两个字:重复。
追梦人:重复是不是对哪个群体都有效?
不断重复,是成功洗脑的必备,对人就有效。
▼等我们这辈人老了,也会上当?
追梦人:那这些广告一直神一般的存在,是不是,等我们这辈人到老了,也会容易陷入这个误区?
等我们老了会不会也这样?我在这之前也问过自己。想来想去,我不敢保证我肯定不会。
这些老年人里不少有知识的、有见识的,年轻时候很节俭、理智过日子的,可到老了,这种糊涂事都不少干。所以可能到了老年阶段,都会有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老年人都容易变得糊涂?
我猜可能是因为不能接受现实,不想要这些不美好的。腰腿疼就说明老了,老这个字眼他们不想接受。身体总出毛病,说明弱了,弱者感觉都要遭到嫌弃。
不接受老、弱,所以这些能帮他们摆脱的产品,迎合了就成功了。所以人不同阶段,心理方面都会悄然发生变化。
夜将军(天使会)的话很精辟:寻找快乐!逃避痛苦!只要能理解,什么事情都能解释。
人性确实如此,都愿意接受美好,不愿接受不好的那一面。遇到不好的,就要掩饰或者解决。
追梦人:我体会过购物冲动时我的心理,我想的不是产品本身怎么样,而是想到我有之后广告里的那种生活。
所以营销里经常有句话,营销卖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卖人类的渴求,产品只是寄托渴求的载体。
什么样的营销大师最牛?
如果他们对人性趋势的变化很会洞察,知道大家正在渴求什么,顺着推出一种东西包装成人们幻想的那样,怎么可能不成功。
所以洞察人心,看透趋势,是含金量最大的部分。作为营销人,最该自问的就是:我们究竟在卖什么?
▼结语
1、电视广告的成功套路:讲故事、卖成功、引羡慕,然后不断重复。
2、洞察人性:都愿意接受美好,不愿接受不好的那一面,寻找快乐!逃避痛苦!
3、卖产品不会产生附加价值,超越产品属性建立美好联想,无形东西更有生命力。
我是爱学习的瓶子姐,卖想法、写原创,教你少走弯路。原创公号:瓶子学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