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高价值的人,配得上世间所有的美好
虚幻的荣耀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需求,贯穿人的一生。
炫耀自己没有的东西,这就叫虚荣。
凡是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的父母,多是自身陷于本能迷惑,对欲望带来的虚荣,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警惕你的否定、愤怒与反感,那里就是你的认知边界!
自己都没弄明白,稀里糊涂地活着。为了逃避现实而设置思考边界,灭绝欲望,消除虚荣
当孩子的行为或要求,逼近父母的认知与能力极限,父母就会陷入恐慌。就会用别人家的孩子当借口,通过侮辱孩子,逃避问题。
逃避于事无补。
人生终要面对。
当孩子提出超出家庭经济能力的欲求时,恰是绝好的教育机会。
为父母者,须得避免两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不能认㞞。不能把本能天性的东西,认为错误并归咎于自己。
第二个陷阱,不能因为恐慌而攻击,要尊重孩子的欲望,尊重人性本能。
避过这两大陷阱,对孩子说五句话:
第一句,孩子,你想要名鞋名包,这种要求是正常的,是人的天性。
第二句,天性不可对抗,必须尊重。
第三句,天性不会带来任何麻烦。带来祸患的,是满足天性的方法和手段。
第四句,人生的目标,就是以正确的方式,努力满足自我的天性欲求。
第五句,无论鞋和包有多昂贵,也贵不过我们自身。让我们一起来努力,成为高价值的人,成为配得上人世间所有美好事物的人。当我们自身价值比鞋包更贵的时候,我们的要求就不再是虚荣,而是“实荣”!
物极必反,久而久之走到了事物的反面。孩子们是乖了,懂事了,什么要求都没有——甚至连欲望都没了。
如果说有什么能让人获得无畏的前行动力,一定是野性的欲望与激情的驱使。
正视你心里的欲望吧。我们的认知,还欠欲望一声道歉。是为自己的心松绑的时候了。一旦我们打开野性囚笼,释放出心里的不羁,我们的能力与认知,就如虎兕出柙,势不可当。届时环顾这个世界,才会看到紫陌红尘烟花雨,才会听到柳丝桃红羽衣曲,才会感受到惊鸿春梦雪痕泥,才会领略到百战归来御甲衣的静谧,才会享受到拄杖遥望东篱菊的乐趣。
《易经》告诉我们说:人类的一切行为,不过是趋利避害。
利与害,有两层内容。
一层是经济的。哪怕最离谱的事件,也会有支持者。因为有些人,能够从这种事情中获利。
趋利避害的第二层,是心理的。获取实际利益或避免经济损失,只是物质需求。人类还有心理需求。心理需求说透了,就是保持现有状态不做任何改变,但希望别人因应我的需要,主动做出改变。
哪怕从早到晚躺在沙发上,也会累到半死,因为他们的心理能量,全消耗在了自我对抗上。
第一个,以经济法则要求自己。凡事只看实际利害,而不是情绪化对抗。
第二个,以心理法则要求别人。知道对方的固执,只是天性如此。人有冥顽不灵的一面,同样也有渴望改变的一面。不管是孩子还是员工,永远要鼓励他内心的正面力量。你每句温和的话,关怀的眼神,都会起到作用。
第三个,学会赏识,学会爱
最高的智慧,是诚实面对自己,永远对人性的正面力量充满信心
智慧的人生,不是与人性斗,而是居于人性之善,抚慰人性之恶。当人性中的善爆发,神佛为之失色。
人是如此,社会亦然,好的社会并非完美纯净、不染杂质,只是纯净的人性战胜了污浊罢了。所以越是紧要关头,越需要我们每个人体现出人性的上升力量。才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无尽的希望。
人生的贫困,还是得自己来扛
获得经济自由之后的舒适,与贫困时的懒惰,是不一样的。
没人能够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的道理,没人能够扶起一个懒惰的赌徒或酒鬼,除非他自己想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