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阅读打卡纪念(1)
上周就已经开始看这本《创新的艺术》,作者:[美]汤姆·凯利,乔纳森·利特曼,心里想两天就把这本书吃透,结果中间断断续续被其它事情给耽搁,所以晚了几天,不过幸好,幸好自己没有放弃,坚持下去了,发现读完以后,关于创新的知识板块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目前自己正在带团队做项目。
初期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小迷茫,甚至可以说没有方向,直到偶然间发现这本书,刚开始是被标题所吸引,后来慢慢的往下看的时候,其实有很多东西对于像我这种初创团队来说是很有帮助,甚至可以说给自己一个方向指导。
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生意,又或者你是管理者、个人、创业者也好,都不妨抽出一点时间去阅读一下别人的精髓,提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吸收,也是非常不错的收获。
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阅读的感受,在谈之前,我会做一个准备,就是打开思维导图,一边阅读一边记录重点知识,便于自己后期翻看查阅。如下图所示:

下面正文部分我来讲讲对自己比较有用的两个板块:
第一点:创新始于观察
创新在于不断通过观察现实生活而产生的灵感,发现其中的奥妙之处,使观察成为可能,书中作者从多个方面谈到创新需要做哪些事情,我从中挑选几条比较入门的进行讲解;
(1)深入虎穴
揣摩用户心理,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亲身体验,身临其境,也是创新的第一步;一旦开始细心观察,各种简介和机遇都会在自己的面前展开
(2)用动态的眼光看产品
把产品看作是一个动词,例如:手机(静态),使用手机(动态),这样才能不断的有所发现和创新
(3)异花授粉
所谓的“异花授粉”,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自己也亲身经历过该观点;当我们在同行业内一直处于没有提升状态的时候,可进行跨行业、跨知识去运用方法,或许有惊喜的收获。其中作者也讲到很多案例,这里就不多赘述。
第二点:完美的集体讨论
当然,怎样才能称为完美的集体讨论呢?莱纳斯·波林曾提出“获得一个好创意的最佳途径,就是先获得许多主意”,也就是想要讨论足够完美,先要知道别人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建议,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参考,这样效率就会高很多。但往往我们很多时候所谓的集体讨论并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反而浪费了大多数的时间,并没有获得有效的反馈和结论。
在《创新的艺术》里面提到两个方向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的,改善集体讨论的7个秘密+破坏集体讨论的6种情况
一、改善集体讨论的7个秘密
(1)深化主题
一个好的讨论者会根据问题的特征做一个非常清晰、精炼的陈述开始讨论;如果没能对问题进行清晰陈述的自由讨论就像一头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这样,你将会漫无目的的游荡,并且需要许多特别的运气或才能才有机会成功。
(2)有趣的规则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正在讨论某一话题的时候,突然会出来这么一个人还没等你说完就开始批评争论某些创意,这样一场下来很快就消耗掉讨论的能量,所以需要在不拒绝评论者的情况下避开批评。
同时,还需要制定讨论的规则,例如:循序渐进、大胆创意、生动具体等一些形容规则的词或句子
(3)计算创意量
数量+质量两个维度衡量,在不跑题的情况下,在创意之间进行反复比较的途径,每小时150个创意差不多是极限,但最终还得看质量,质量才是衡量创意的最终品质。
(4)建设和跳跃
试着构思一个创意,同时也鼓励另外的方案或引进一些小小的转变;采取跳跃性步骤,迅速回顾一起想过的办法或者彻底构造一条新途径!
(5)空间记忆
把涌现出来的创意写在大家可见的地方,这种方法是比较适用的,当大家都在集中讨论新的观点时候,可能之前的创意已经被遗忘在脑后,这时需要把它记在黑板上或者显眼的地方,帮助记忆串联思路。
(6)精神热身活动
大家以前没有在一起工作过;大部分成员不经常参与集体讨论;大家似乎被一些紧迫但不相干的话题搞得心烦意乱。
热身活动有很多,可能每个人或者每个团队都不一样,这个根据情况选择,作者文中尝试过得热身活动有:快节奏得文字游戏、做一些余讨论主题相关的家庭作业等等,提升大家的参与感。
(7)具体化
创意也不必像艺术家那样如此精美,你只要带上所有的具体工具进去就好。不拘泥于形式
总体来说:一个有结果的讨论对于一个组织或个人来说都具备成就感,100个创意里面10个创意是可执行的,这样畅快淋漓的感觉让每一位成员,都会非常的骄傲自豪,甚至为下一次讨论做铺垫,大家也会毫无遮掩的表达,发挥最好的状态。
二、破坏集体讨论的6种情况
“浪费集体讨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个观点我个人是非常赞同的,同时也自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甚至最后啥也没讨论出来,就感觉是在浪费生命,浪费时间,完全在做无意义的事情,下面来看看文中所提及的几个观点:
(1)老板率先发言
这应该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糟糕事情了吧,老板一开口,大家都闭口了,也没人敢说真话了,这对于集体讨论来说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就算讨论出来的结果,也没什么实际用处,都是敷衍官方。
(2)大家轮流发言
我曾经自己也经历过多场被安排好的轮流发言,二十几个人在一间小屋子里面,大家轮流发言,每个人一分钟发言时间,气氛很民主,但是自己特难熬,简直是折磨,想赶紧走出来,甚至说的话,也是敷衍,甚至毫无意义。
(3)只让专家发言
这种观点,我想大家都不怎么认可吧,所谓的专家其实也不是完美的,让专家发言,不让民众发言,那么这场讨论并没有任何价值,只是专家的讨论罢了,跟集体没什么关系。
(4)远离现场举行
(5)不容忍愚蠢素材
(4)(5)两个观点这里不往下赘述,字面意思,都应该能看懂。
(6)无所不记
我记得曾经有一场讨论会,有一哥们擅长拿出小本本记下每个人说的每一句话,但他就是不参加大家的讨论;说到这个我想起以前上去的时候那些看着特别努力的同学,上课总是把所有的点都记下来,老师讲的什么呢?一问三不知,就只为抄而抄文字了,其实在记录的时候,往往就会分散注意力,分散了注意力最后就啥也不知道,你看着文字然后也不知道啥意思,讨论的观点是什么呢?
总结:关于集体讨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每个人也都可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总之:阅读完整本书以后,还是会有很多收获,包括以前不太清楚的模糊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管理者来说比较受用,甚至对于个人创新来说也是提供了很多的思路,会感觉没那么迷茫,也会朝着自己的方向慢慢一步一步调整。希望每一天都能坚持做一件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