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分封诸侯原来是这样的,我原来还不是很详细的了解,现在终于懂了。
武王在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之时,他仍然愁眉不展,心事重重。
一天,周武王将军师太公和弟弟周公旦、召公奭召集,这三人早就察觉到了武王的反常,他们知道武王优虑的是周原来是商在西方的一个属国,如今突然取代了商的统治地位,今后,如何控制原来臣属于商的东方广大地区呢?
武王果然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营建东都是个好主意,可是刚了个镐京,再营建东都,只怕天下百姓会说他们是大兴土木,重蹈纣王覆辙。
周公旦也觉得如此,沉思良久,提出了一个建议,可以选文武贤臣,各自治理一个地区,既可拥重兵剿灭叛逆之徒,又可施仁政治国安民。
具体的分封方法和权限:
一、可以由天子亲自投级封侯“册命”,说明封地疆界和人口,注明赐给的属官、仆役以及礼器、兵器、车马、服饰等等;
二、允许封侯拥兵,但必须随时听天子调遣,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贺;
三、如果被封的人死了,允许封候世代相袭,父业子承;
四、给予封候一定的权力,封侯可以在封国内分封卿大夫,但天子对封候有赏罚予夺之权;就是对封国中的卿大夫,天子也有权过问。
武王、太公和召公都觉得这确实是一条治国的良策。
封侯的方法是这样的:
武王为“王"”之下、按功劳贡献之大小、可分公、候、伯、子、男王个爵位。
依据宗法制度,周天子是全姬姓最高的族长,也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武王统治整个天下,是“王”,是天之骄子。
下面是分封自己家里的弟兄们。
武王的兄弟中有十五人被封国,同为姬姓的有四十人被封国。连武王的子弟也得到了封地,不是公就是侯,而且封地都很富裕。
封炎帝之后于焦;封黄帝之后于祝;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帝舜之后于陈;封大禹之后于杞。
然后,大臣中军师姜了牙的战功最为显赫,首得封赏,被封于营丘称为齐国。
封了南方的仲雍的后代周章封作周朝的诸侯,将吴地称作吴国,而且破例将他封为吴王。
封周章的弟弟虚仲为诸侯,所辖之地称虞。
封完这些人,周公旦又来提醒式王,他漏掉了一个人。纣王的儿子䘵父还在商都,应给他一个封地。
武王觉得奇怪,禄父是暴封的后人,分他也不合适呀。周公且解释道,禄父对殷商遗民还有影响力,如果给他一块封地,对笼络殷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只要看管得紧,禄父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于是,武王就封禄父为商朝之后,留在原商都,负责安顿和控制商遗民,又派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率领部分军队,驻扎在商都附近,对䘵父进行监督。这三个人,历史上称为“三监”。
周朝实行的分封制,不仅有利于巩固地方统治,也有利于扩大政治影响,加快了周朝的发展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