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茶人茶语茶人茶世界
喝茶不重形式,重“茶味”,这是鲁迅先生的茶道

喝茶不重形式,重“茶味”,这是鲁迅先生的茶道

作者: 可乐泡个茶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18:27 被阅读18次

若要说到现代文人,鲁迅先生那是不可不提的。鲁迅先生一生中,烟酒茶几乎可以涵盖他的民国生活。鲁迅常常被形容成“横眉冷对”,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做事十分仔细认真,总是把家里的东西收拾得井井有条,他与人交际,折借钱财,互赠礼物,婚丧嫁娶,礼上往来,一样不少,吃喝娱乐,他也有自己的玩法,有时,还与人开一些精致的玩笑。鲁迅自己就说:“譬如勇士, 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从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喜欢吃零食,经常去一些的固定的商场买饼,别人也经常送他食物。鲁迅爱看电影,当时上映的好多大片他都看过,比如《美人心》《金银岛》。他对美术也有自己的理解,对中国现代木刻贡献很大。

从先生的日记之中不难看出,鲁迅先生的民国生活过得相当有姿色。而说起鲁迅的“茶道”,也完全带着股不同于常人的精气神在其中。

鲁迅对喝茶与人生有着独特的理解并且善于借喝茶来剖析社会和人生中的弊病。鲁迅有一篇名《喝茶》的文章,其中说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泡了之后,色清百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后来,鲁迅把这种品茶的功夫和特别感觉。喻为一种文人墨客的娇气和精神的脆弱,而加以辛辣的嘲讽。

鲁迅在文章中这样说: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区别。所谓“秋思”,其实也是这样的,骚人墨客,会觉得什么。“悲哉秋之为气也”,一方面也就是一种“清福”。

鲁迅的《喝茶》,犹如一把解剖刀,剖析着那些无病呻吟的文人们。题为《喝茶》,而其茶却别有一番滋味。鲁迅心目中的茶,是一种追求真实自然的“粗茶淡饭”,而绝不是斤斤于百般细腻的所谓“功夫”。而这种“茶味”,恰恰是茶饮在最高层次的体验崇尚自然和质朴。鲁迅笔下的茶,是一种茶外之茶。

来源:鲁迅先生

相关文章

  • 喝茶不重形式,重“茶味”,这是鲁迅先生的茶道

    若要说到现代文人,鲁迅先生那是不可不提的。鲁迅先生一生中,烟酒茶几乎可以涵盖他的民国生活。鲁迅常常被形容成“横眉冷...

  • 在喝茶中修行

    这周学习禅茶一味,在喝茶中修行,中国的茶传到了日本,还形成了茶道!茶之所以能变成道,关键不是茶本身,而是在喝茶的过...

  • 002《茶之书》 冈仓天心

    书评 茶之书初读平静如常,读到中间,觉得字字珠玑。 我开始理解茶道的意义了,茶道本身并不重要,借助茶道这一形式所体...

  • 一杯成都原味世茶,你通过“进化”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茶的精神,往往浓缩成各种泡茶的步骤,以及喝茶的形式,比如茶道、茶艺、茶礼等。叫法也许不同,但都在探讨我们“人”从茶...

  • 饮茶之道

    最近觉得喝酒比较伤身,于是决定喝茶。 喝茶得懂茶道,于是同事有懂茶道的开始向我讲讲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等等...

  • 茶虽同,味难合

    他本不喝茶,因为有人送茶,渐渐的也有些喝茶的习惯。他本不懂茶道,因为有喝茶的朋友请喝茶,讲茶道,于是渐渐的也附庸风...

  • 同源异流——浅评中日茶文化的差异

    茶的故乡中国和后起之秀日本,都是茶道文化的集大成者。前者重精神韵味,后者重形式规则。如果把日本茶道比喻成一个讲究礼...

  • 茶与真善美

    喝茶不研究一下茶道,则人喝茶与牛饮水何异? 茶道茶道,以茶入道。何为茶道?其实很难言明。能说清楚,就不能称之为“道...

  • 刘素说茶 普洱茶膏  鲁迅的藏匿

    说茶《普洱茶膏 鲁迅的藏匿》 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名为《喝茶》,文章曾刊登于民国的《申报》。此一文中留遗了茶事佳句...

  • 茶道,大道也

    茶,可以分为几种境界,依次是:喝茶、品茶、茶艺以及最高境界——茶道,所谓茶道,是指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喝茶不重形式,重“茶味”,这是鲁迅先生的茶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ra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