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乃人独有的仁慈爱人之心,能使志在天下者相互亲近,催生诸多善念与善举。《论语》中“仁”频现超两百次,孔子却未予明确界定。韩愈释其为“博爱”。此乃内心之人生观、世界观,需由衷地关爱自我、家人、乡邻、国家乃至天下。不过,这般爱绝非无原则的泛爱,见他人优点当爱之,见其不足亦应爱之,以期感化对方。
孔子云:“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此处“里仁”非指居于仁者之中,而是怀揣仁心,依仁之准则自我要求、磨砺。仁是一种生活姿态,可洗净心灵尘垢,赋予人活泼纯净的灵魂,使人活得洒脱自在、理直气壮且问心无愧。仁即那颗能爱人的心。
它兼具对外关怀与对内成全:对外秉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他人之美视为己美;对内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拒不良情绪与行为于心门之外。
仁非虚浮口号,而是实在的生活态度:独处时恭敬自律;与人相交时忠诚宽厚;面临是非时爱憎分明,不为私利所动。若一人真以仁为本,必能获信任、聚人心,达成“大德得天下,小德得朋友”之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