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憩园》(一)

读《憩园》(一)

作者: 鸿蒙沐阳 | 来源:发表于2021-02-13 20:55 被阅读0次

《憩园》创作于1944年,源于巴金两次重返家乡的感触。中国那时处于抗日战争,颠沛流离的人生世相让他认识到生活的冷峻的一面;两次返乡,故园之思浓重,五叔的死讯又平添了无常的伤感之情。这些经历与感悟是他创作《憩园》的动力和素材,而《憩园》无疑受它们的影响而呈现出复杂的面貌。

巴金在《憩园》这部小说里摒弃了过去常用的实现模式,而采用了典型的发现模式,通过姚国栋、李老汉、寒儿三个人物重复叙述杨梦痴的故事。

姚国栋是憩园的新主人,从心底里看不起杨梦痴这种败家子。他对杨的了解多来自街头巷尾的议论,虽然他代表着社会公众对杨梦痴所持的态度,但难以避免其主观的偏见。

看门人李老汉是杨家的老仆人,一味同情落魄的“三老爷”杨梦痴。与姚国栋相比,他的同情无疑会将读者引向另一个极端。

相比之下,寒儿的优越性就显示出来了,身为杨梦痴的儿子,寒儿清楚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他的是非感和希望父亲改过的心理又保证了他在叙述中不偏不倚的态度。

小说最后通过寒儿的回忆,让杨家故事真相大白。这正是作者对读者的有意导向,发现模式下主人公的视角被屏蔽,多重叙述又真伪难辨,此时作者的倾向就一直暗中影响着读者的判断。正是从寒儿的叙述开始,小说的格调起了变化,读者对杨梦痴的接受有了转变。

待续...

相关文章

  • 读《憩园》(一)

    《憩园》创作于1944年,源于巴金两次重返家乡的感触。中国那时处于抗日战争,颠沛流离的人生世相让他认识到生活的冷峻...

  • 读《憩园》

    这是我读的第一篇巴金先生的短篇小说。我觉着这篇小说字里行间里透露着一股鲁迅先生的特点。 书中的第一人称...

  • 我读《憩园》

    我的世界被浓缩成一本书籍,合上厚重冗杂的文字枷锁,任那废墟铺陈了精神屋檐的灰尘。一阵心底的微风,掸走了我心头的苦楚...

  • 读《憩园》(四)

    杨梦痴与《激流三部曲》中的高克定是同一原型,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高克定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 读《憩园》(七)

    尽管已沦落为乞丐,形同槁木,但杨梦痴的感情世界却反而变得敏锐和丰富起来,唐诗三百首成为他的生活伴侣,那里面怀旧思乡...

  • 读《憩园》(八)

    《激流三部曲》中作家集中笔力攻击的是旧的家庭制度,老一辈的专制,表现两代人的矛盾冲突。 随着作家思想的日渐成熟,写...

  • 读《憩园》(六)

    杨梦痴完全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背人伦的,他精神上也自卑到了萎靡的程度。从这里又可见在继续堕落的过程中,他内心极为不安...

  • 读《憩园》(九)

    姚家表面上看来是一个春风得意的新家庭,家庭的主人基本上可以说是个善良的人,并不是高老太爷那样的封建专制家长,对下人...

  • 读《憩园》(三)

    《憩园》中,寒儿完全是杨梦痴的“代言人”。他们的情感是相通的,喜怒哀乐紧紧相连,杨梦痴无法正面展现的情感都在寒儿身...

  • 读《憩园》(五)

    杨梦痴身上善的一面还未完全泯灭,甚至与“老五”的婚外恋,也不是完全没有感情的成份在其中,与高克定和“礼拜一”的纯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憩园》(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ce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