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期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做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浩瀚无穷的宇宙,生长着万物,他们一直处于运动变化中。依照老子看来,万物的运动并非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自身规律的,在周而复始的运作中,都是一直遵循着它的运动规律。虽然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在不停地变来变去,但是最终又返回到原来的起点。
在这一章,老子提出了“归根”。生生不息的万物,皆作于性,复于性,叶子之生于根,而归于根。苟未能自复于性,虽止动息念以求静,非静也。故惟归根,然后为静。万物都要回归到它的根,老子懂得了万物芸芸,其根归一,万物是假,归一为真。道之动,一般而言,就是返本,即返回自己的根。它不仅使万物并作,而且使万物返本。
复者,返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者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天行,运行万千,寂然之无,是器本矣。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若其以有为心,则异类未获具存矣。
言安静者,是为复还生命。复命,每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陈鼓应说:“复命,复归本原”。释德清说:“命,人之自性”。自性,乃佛家语。慧能对五祖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但是自由意志不能超越命运。自由意志,貌似什么事情都能做,其实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于生命的一些问题却只能慨叹。老子探索了人生,认同自由意志的边际,但是他不赞同后世认命说的消极观点,而认为生命能够回到赋予命运之初,重新获得新的生命。
当一个人认识了自然规律,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规律,拥有宽广的胸怀,那么也就符合了道的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