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惆怅怨黄昏

作者: 太白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8-27 16:20 被阅读78次

--记宝鸡市自学成才的作家谭结实同志

我们在广播上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法门寺轶事》被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和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分别连续广播了一个多月;报告文学集《山城星光》介绍过他的事迹,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过他的文章……起初,我们还以为他是一位专业作家,可是,想错了。原来,他是一位普通的企业司法干部,年近花甲……带着这一连串疑问,我们采访了谭结实同志。

千古绝唱《璇玑图》

在挂满锦旗和奖状的宝鸡市水泥厂司法保卫科,我们见到了谭结实同志。他身材高大魁梧,穿着一身司法服,瘦瘦的脸庞,头发稀疏,额角布满皱纹,两道浓黑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敏锐的眼睛。这第一印象就让我们觉得他的外貌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结实”。听说我们来是要采访他的,老谭摸摸胡子,边倒水边笑着说:“我有啥好写的,不过是尽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义务罢了。”看到老谭如此谦虚,过了片刻,我们便来到了厂档案室,找到了谭结实同志的档案。于是我们沿着他充满传奇的经历,去追寻他成功的秘诀。

1930年,谭结实出生在河南洛宁豫西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40年,10岁的他被家人带着逃难来到宝鸡。

1951年,20岁的他参加工作,在宝鸡市公安局任侦察员。文化程度小学三年级。

1957年,26岁的他被评为陕西省一级治安模范、并出席陕西省治安功臣模范代表大会、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同时他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让阶级敌人在我们的面前发抖》一文。

1958年,他在“大跃进”的狂风巨浪之中被捕入狱,劳动改造8年。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被落实政策,恢复工作。

翻到这里,我们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我们难以想象,那时他27岁,是一个额头上镶着两道剑眉、血气方刚,英俊魁梧的小伙子,正是风华正茂,大有作为的时候,谁料到,他被大跃进的巨浪卷了进去,身陷囵圄,监督劳动长达8年之久。

如果我们用“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来说明他遭遇的不幸,那么“寒冬已过,春日正浓”就是他今天喜人的黄昏颂……

《璇玑图破译》

1979年12月,谭结实怀揣着归队的通知书,满面春风的他来到渴望已久的第二故乡-宝鸡市。组织部门分配他到远离市中心的市水泥厂工作,并担任伙食管理员。重新工作后老谭浑身是劲,但他始终觉得自己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需求,怎么办?是稀里湖涂渡过晚年,还是鼓起勇气向人生拼搏,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老谭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诗文集《劝世良言》

电视大学招生的消息,使52岁的他兴奋不已,一连几个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夜深了,窗外,月色朦胧,星光迷离,树上的蝉声、引渭渠里的蛙声鸣唱如潮,室内,昏黄的灯光下,他躺在床上,思考着未来的路。

突然他眼前一亮,决心和命运挑战,向知识的海洋进军。于是,经过一番艰苦拼搏,他以优异的成绩被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

他,为攻读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连三年,风里来、雨里去,惜时如命,牺牲了节假日和全部业余时间,白天一学就是十几个小时,夜里很晚才睡。

他,一下班,就夹着书包骑上自行车消失在茫茫夜幕里。饿了吃口馍,渴了喝口水,实在困得撑不住就趴在书桌上打个盹。

他,为了节约资金买书,烟戒了、酒戒了,身上的衣服缝了又补,补了又穿。书成了他的伴侣、他的朋友,成了他追求真理和知识的营养品,家里高大的书橱里堆放着一排排的书。凡是给老谭上过课的老师,谁也忘不了这位比自己年长的学生,难道他们也认为谭结实是个怪人,52岁上电大……可他们看见,连续三年,老谭以顽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使身体明显的消瘦了,但他的意志更加坚强,知识更加丰富,他一步一个脚印,正走向艺术的殿堂。

在电视大学毕业的短短四年里,他发表了11篇30万字的文学作品。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中,他荣获一等奖,受到陕西省总工会的表彰奖励。他电视大学毕业时撰写的《穷本溯源.疏浚导流.锐意改革》一文被评为优秀论文。1987年4月,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塔基下,发现了唐代所珍藏、封闭了1113年之久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以及供奉舍利的大批唐代珍贵文物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老谭利用休息日赶到法门寺,访问了附近的老农,调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查阅了《扶风县志》,用精湛的艺术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成了长达14万字的传奇故事《法门寺轶事》,被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和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分别连续广播了一个多月,在听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作品被评为一等奖。接着,他又花了11个月的业余时光,写成20万字的长篇小说《迎佛记》,被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他的自传体报告文学《我这十年》,被《宝鸡日报》发表并获奖,长篇散文诗《良师益友》被收入宝鸡市图书馆编辑的《我与图书馆》一书,科技通讯《劣质煤烧出了优质水泥》被《陕西建材》采用,司法论文《依法治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调解工作对促进人民团结的重大意义》和《依法治厂.百废俱兴》的调查报告,受到了上级司法机关的肯定和表扬,以及《中国茶文化应发扬光大》、电视剧《茶趣》的被采用……因此,他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1990年11月,59岁的他被陕西省法学会、宝鸡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00年被陕西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他的事迹,他成才的消息在西秦大地不胫而走,带动了一大批自学青年,他所在的陕西省宝鸡市水泥厂有50多个青年职工参加了电大、职大、业大、函大和自学考试。

当我们采访完谭结实同志出来后,走到引渭渠岸边,此刻,放眼眺望,远处绚丽多彩的万家灯火把山城宝鸡打扮得金碧辉煌,邻近的宝鸡市红光铁厂、焦化厂……机器的轰鸣声,蛐蛐欢叫声破空而来,渭河河水在我们脚下滔滔穿流……看到山城宝鸡迷人的夜色,回忆起本文主人公谭结实所走过的人生之路,我们不禁想起三国著名政治家、诗人曹操写下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相关文章

  • 何须惆怅怨黄昏

    --记宝鸡市自学成才的作家谭结实同志 我们在广播上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法门寺轶事》被宝鸡人民...

  • 何须惆怅怨相逢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们对于与自己喜欢的人的初次见面,几乎都是印象深刻的。而我,却始终记...

  • 2018-10-31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 和杜牧《叹花》(七绝)

    豆寇花开自有时,何须惆怅怨归迟。春风十里珠帘卷,谁识三生杜牧之。 附杜牧《叹花》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

  • 校刊“老骥伏枥”原文之三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记松江开大退休教师颜宝林 ...

  • DAY69珍惜当下

    拍摄器材:索尼 拍摄时间:2019.6.21 后期:snapseed 拍摄想法: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

  • 2019年初

    满天白天遮不住,万丈光芒阻黄昏。 时不待我何须怨,踏破寒冬总是春。

  • 夕阳无限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要想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所有的人看到夕阳那醉人的美景时,大概会说“夕阳无限好,只...

  • 重阳节抒怀

    文/ 珍珠兰 2022-10-4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年龄只是一数字, 每天都是新开始。 心情愉悦...

  • 冬日的春夜

    既有灯光秀,何须怨春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须惆怅怨黄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ti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