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京都一年
作者:林文月











当年去日本的时候在京都与东京两地很是纠结了一翻。最后还是决定去了东京,只因为京都是文化之地,全是寺庙,佛堂,庭院等,对于当时年青浮躁,又不懂日文的我来说,还是东京比较友好。但是其实,我们在东京自游行了六天,也只是浮于表面而已。看了林文月老师的【京都一年】更是如此感慨。如果自己也懂日文多好呀!
林文月老师在自己35岁左右刚好有机会赴京都深造,于是放下老公与孩子独自前往,住在六席斗室里,也会有难抑制的乡愁。直到开始写京都文化与生活,她才从这种异国他乡的寂寞中走了出来。也才有了今天这本【京都一年】的书。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京都也和中国一样,想吃地道的京都菜肴,一定要去小街小巷里找。(日本菜已经算是清淡的,而京都菜更是淡中之淡。就算如此京都菜品却在细腻精致上下足了功夫。往往食具很大,菜品却小巧精细,如同一个艺术品。)
林老师说:京都的厨子布置菜肴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则,那严格的态度就如同花道老师教授插花一样一丝不苟。“平野家”就是一家专售芋头炖风干鱼的,据说已有三百年历史。个人觉得芋头与风干鱼的味道并不怎么出色,而他们的清汤则至今怀念。打开红漆的盖子,一碗清可见底的汤,中央均衡地放置着一个小方块蛋饼、一片香茹、一段竹笋和一支松针,上面覆盖着薄薄的一层豆腐衣。据说这碗汤的五色内容,其布置法三百年来未曾改变过。
而京都素淡的“食经”发挥到极致者则是京都有名的禅料理——汤豆腐(这种汤豆腐只是将嫩白的豆腐在沸水中略微氽过,切成半寸见方,仍浸于清水中,以保持幼嫩。食时蘸以七味及白酱油。其色泽纯白,味亦淡薄,完全符合禅宗意境。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日本有名的歌舞伎的表演者们竟然都是男的。不管是男角女角都是男的演。歌舞伎在阿国创造时,原系由女子演出,后以乱风纪,德川幕府禁止妇女表演,因此一律改为男役者,后世相因,遂成定例。而他们对于男扮女角的嗓门儿要求似乎不如歌剧及京戏的严格,作者在看歌舞伎时,就发现他们的声音实在不圆润。完全没有办法与我们的中青衣,花旦所唱的娇柔动听。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日本的茶道,并不仅仅只是几个人围坐着品茶聊天,还要品鉴茶具。所以日本的茶道学习十年,二十年,甚至持之以恒一辈子的人都有,因为她们学习的不仅是做客及沏茶的礼节,还包含着茶席之间对艺术鉴赏的问题等等
才知道原来艺伎是舞伎的延续。舞伎从十四五岁到二十岁左右。超过二十岁,身体发育成熟,便失去了雅美,舞伎就得主动或者被动的退体,而升做艺伎。一旦退出舞伎圈,便专以宴席待客来终身职业。待年化老去之后,或以一生积蓄开店,或收门徒传授歌舞技艺,而绝大多数只有将女儿或养女视作摇钱树。
才知道京都一年四季都有相对应的节目来庆祝四季的来临,比如秋天的“时代祭”;冬天的“颜见世”春天的樱花“都舞”;夏天的“祇园祭”等等。
这真得是一本较好的了解京都文化的书。我想好了,下次去京都我就把这本书带上,去走走作者说过的那种书店,去吃吃作者说过的禅食,去去逛逛作者说的小街小巷。如果能赶上某季的庆典那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