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经验来自19年考上南开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小秋学姐,学姐特别提到了考研中的几大误区,大家一定留心避雷。
这是一篇不太像考研经验的考研经验贴,笔随心动,任意而谈,但也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关于择校
这几天有很多同学跟我说不知道该不该报南开,南开好不好考。大家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是二战,有的跨专业,有的本科不好,有的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但是其实凡是问了这个问题的,我想心中肯定是有一些犹豫、担忧和不甘的,害怕自己考不上,但又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在我看来,好不好考的关键,不在于学校,不在于要几个人,而在于这个学校到底适不适合你,这里是我自己想到的几点,或许你们可以借鉴一下:
1.阅读量,包括作品和专著(南开作品选绝大部分都看过,或者说代表作家作品看的差不多),因为南开挺注重这方面的,你从专业课二的难度应该也能看出来,而且阅读量对复试也挺重要的
2.考题类型是不是适合你(以南开和川大为例)南开文基简单,现当代又难又偏,比重大,所以侧重现当代专业知识。川大考文学评论,比较偏重文学理论和评论
3.政治英语,今年大家分数都很密集,专业课给分差距也不是很大,考上这几个政治英语都是七十左右,还挺重要的,而且如果专业课分差不大的话,英语突然高出来,对总分帮助也很大的。
参考书目
因为南开没有公布参考书,所以各类考研经验贴的参考书版本也各有不同,所以每个人还是要选择合适自己的就可以,以下书目是我在考研中用到的,也仅供参考而已。
【现当代部分】
《现代中国文学》(上、下)南开 + 配套作品选(上、下)【重中之重,后期复习主要以南开版为基础,教材中很多小的知识点可以挖填空考察】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梳理流派和各文体脉络方面帮助很大,对鲁迅、沈从文、艾青等作家的专章、节要仔细看】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温儒敏【有很多答题思路和课后题,帮助拓展视野,应对可能的简答论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赵祖谟【每一章都是重点,必须细读做笔记】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严家炎【梳理小说流派特征,是对南开教材的补充,社会剖析派和新浪漫派是我关注的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等【能够对学科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没有认真做笔记,但是对复试帮助很大】
《鲁迅作品十五讲》钱理群【南开18年考了《秋夜》赏析,十五讲可以提供赏析思路和借鉴】
《女性文学教程》乔以钢主编【女性文学是南开重点】
【文学基础部分】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童庆炳版 20世纪西方文论朱立元版整理笔记
古代文学:整理的南开版笔记和名词解释 袁行霈作为补充
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南开版薄本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版 外国文学课后题小册子 两个版本整理脉络框架后背书
复习安排
我是二战,第一年现当代那一门考了120,这个分数在当年真的很高了,在所有报考的里面可以排第三,两门专业课分数加起来在录取的里面也可以排到第四,但是奈何政治英语实在太烂,所以又考了一年。
我第一年大三下学期强制支教,所以支教回来以后是从八月份暑假正式开始复习的,到我把第一年的笔记整理完开始背的时候已经十月底了,那时候我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自习室,教学楼看门大爷被我敲窗叫醒过好几次,每天从早上到晚上十点四十教学楼关门我都是不出教学楼的,午饭和晚饭都是男朋友在异地远程给我定的外卖,吃什么我也不在乎,反正除了学习,我觉得睡觉超过六小时都是浪费时间,去食堂的路上都是在浪费时间。
因为支教时候我是直接顶岗带班的,所以完全没时间和经历复习,所以回来了以后我就把自己逼到了这种程度,其实完全没有借鉴的意义!!!完全没有!!!为什么呢?你看我就知道了——没考上。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除了把自己逼疯以外,完全没一点好处。本来开始的就晚、整理笔记又用掉好几个月(因为我背书的习惯,我喜欢把课本吃透以后撕书、整理笔记,凡是我撕过的书那一门都能考好,所以也可能形成了心理暗示——实际上我在考研期间把南开的教材也撕过,不是发泄压力的撕书,是把重点撕下来整理笔记用)到最后,我真的背不完了,我就压榨了我所有的时间待在教学楼——以至于到最后门卫大爷都认识我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考研,不要感动自己,不要和别人攀比、不要压榨自己休息的时间,找到合适自己的时间安排才最重要。以下,是我第二年的复习安排,或许有点参考意义:
7月毕业后,我特地到了南开,我男朋友是光电学院的研究生,我拿着他的卡开始了在南开的学习。
早上8:00起床 8:30吃饭 8:45到教室开始学习
11:45吃饭 11:45——14:00午休
14:00开始下午的学习 17:45吃饭 18:30开始学习
22:00回家 22:00——23:00刷微博、追综艺
23:00睡觉
至于每段时间的学习,我是完全按照考试时间安排的:上午考政治和文学基础,我就学政治和文学基础;下午考英语和现当代,我就学英语和现当代。
每一段的时间都是几门课交叉进行的,比如上午8:45——11:45这段时间里:一个小时政治,一个小时文学基础,一个小时外国文学和古代文学(背不完的留到晚上)
晚上的时间除了拿出一个小时来看诗歌赏析之外,其他的时间用来完成白天没有完成的各科任务(我是背的笔记,我规定自己一天一科要背的页数,算好了一个半月能背完一遍。比如说古代文学一天计划三页,可是我白天只背了两页,那么晚上我就会把剩下的一页背完)
我的计划本来是要在南开呆到十二月底考完试背完五遍的,前期还是整理笔记(所以我的笔记整理了两年,我也是服了自己),后期安排时间把笔记背完五遍。结果计划不如变化,我在十月份得知在南开考试的往届生需要工作证明和社保,我就在现场确认的那天灰溜溜滚回了户籍所在地。在7——10月份之间我计划背完两遍的,结果因为长途跋涉得要回家、要把天津的房子再转租、要现场确认乱七八糟的事占用了小半个月,该完成的计划只完成了一遍多一点,第二遍没有进行多少。
回家以后的学习就变得更加不现实了。我家住在一个小县城,实际上是县级市,但是图书馆已经荒废多年了,根本没桌子,书架也是一层灰,而我是一个在家根本学不进去的人,看见床就想坐上去,坐一会就要躺下,躺着都不用一分钟我就能困了,结果可想而知——家里是学不进去的、图书馆又不可能。我就又开始寻觅大学——用我男朋友的话说那段时间的我就是浪迹在各个大学校园的一只流浪狗,哪都不是长久之地。
后来我到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大学里蹭了图书馆,路太远家里不放心我自己骑车走夜路回家,所以每天要按照我爸爸上班的时间学习:早上6:00起床和我爸一起出门,晚上8:30我爸就来把我接回家了,回家以后也没那个学习氛围,收拾收拾10:00就睡了。这和我第一年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学习的时间减少了很多,但是,我的效率反而高了很多,我开始能把背过的东西记到脑子里了,这在第一年是完全不可能的,我把自己的精力都消耗干了,反而一遍遍的背过了没有效果。第二年我开始了时间记忆法,先把握各科的大致脉络,就像我前面贴出来的外国文学的图片一样,实际上每一科我都是先按照时间线来记,后填充细节的。结果就是第二年学的时间少了,学的东西多了,所以我说,不要看别人在学习上画了多少时间,不要和别人比数量,真心地问问自己你安排的时间,你都合理利用了吗?如果你没有浪费时间,你真的有收获,那一天就只学八个小时也比十二个小时更能帮助你考上。
一些误区
政治英语不重要,过线就行?
错!大错特错!我第一年政治英语就都考了60多,都过了南开的分数线了,但是我前面所有的人政治英语都是七十多、八十多,七十多的也将近八十了,所以我的分数比我前面的人的单科最低分低了二十多分,而我只要再有十二分我就够了录取线了。
于是第二年的时候我很早的就开始复习政治英语,从七月份到南开开始,英语每天一篇阅读+改错+分析题型+文章翻译+生单词整理,后期每天一篇作文背诵(我背的都是我自己根据新东方那本考研作文预测的主题自己写的)+一整套英语卷模拟(作文不再写)。
政治的知识点那本书一个暑假我做完了一次笔记之后又复习了一遍。出了1000题之后做了三遍:第一遍把答案写在纸上,书上不留痕迹,把错题在题号上标出来;第二遍做题之前又复习了一下之前知识点的笔记,题仍旧是全做,把答案写在纸上,不写在书上。你会发现之前做对的现在错了,错题仍旧在题号上标出来;第三遍直接做书上做错的题。然后整理错题集,真的很好用,后期四套卷八套卷里在1000中有重复的题我都没做错。另外,政治时政真的很重要,要自己看,我今天就没看时政,错了很多选择题。
专业课选做可以放弃一门?
孩子,别傻了,黄鼠狼都把鸡吃完了。我第一年错就错在抛弃了古代文学,结果看了真题的都应该知道那年古代文学简单到家了,外国文学的题偏出翔来,我背到了《贝奥武甫》、准备到了了二十世纪的荒原意象,死在了巴奴日那里,他是《巨人传》里的人物——第三代巨人庞大固埃的朋友,他们一起去找瓶子了你信不信,多么神奇南开让你去分析他的形象,更神奇的是《哈克贝里芬历险记》里有个黑奴(叫吉姆)你造吧?不管你造不造,反正他的人物形象我是背了,你说我闲不闲得慌!!!结果我把两个“奴”弄混了,把巴奴日的形象答成了黑奴吉姆的形象,15分还是10分来着的简答题,全错了!!!我后来想想我还不如不知道,不背呢!!!更要命的是我在封卷的那一刻想起来了!!!!!我真的!!!!想起来了......可是打铃了,你能懂那种绝望感吗???我能。我后来想想我但凡背一点古代文学的,我也不至于丢了一个简答题,更何况,我丢了这一个简答题,我的文学基础那一门的分也不算低,如果我加上那个题,是不是命运就不一样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了,所以想提醒看到文章的各位,多复习一门,你就多一种可能;多背一点,就可能在考场上救了你。
要不要给自己留后路?
很多人说考研千万不要给自己留后路,一定要抱着必胜的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我只问你一句,你答不到目的的时候怎么办?难道投湖嘛??我在第一年考研的时候之所以后来把自己逼到绝境,就是因为我觉得我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录取,我不可以考不上,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我要考南开了,家里的亲戚也都知道我要考南开了(实际上我当时真的想谁也不告诉,可是没办法,同学知道你考研大家必定会相互问一句考哪,人家也没有恶意,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关于家里,我是只告诉了爸妈的,并且要求他们帮我保密,结果就是没多久,七大姑八大姨全来电话微信慰问我了)其实他们都是好心,可是无形中给我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觉得事情已经人尽皆知了,考不上多丢人了。
考试之前的一个多周不到两个周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整理完笔记第一遍还没背完,政治四套卷八套卷刚做完还没背)我知道我可能要完了。于是我给我妈打电话说考不上我就在考一年。结果很好——一语成箴,我落榜了。那一年,成绩出来了——我开始哭;排名出来了——又开始哭;复试分数线出来了——崩溃大哭。到后来,我每天都在哭,谁也不能和我提考研,尤其那是过年那段时间,七大姑八大姨的都要见面,我舅舅不知情问了一句,我回家哭了一晚上,因为我觉得我付出太多了,我没考上,我没考上,我还能怎么办。我失败了,我不得不承认,那段时间我得了焦虑症,每天晚上我爸都能在隔壁听到我做噩梦大喊大叫,睡着睡着就哭了,就是因为我没有想过——我考不上以后我还能干什么?我的退路在哪?那一年我觉得我的路只有考研一条,所以我失败了——我没有路可以走了。
所以我奉劝各位,给自己留一条可行的退路,放自己一条生路。我最后能走出来很感谢我本科的老师,因为那时候的我陷入无限自我否定的怪圈,我觉得我什么都不行,什么都做不好。但是,他一直很赏识我(我觉得其实我没那么好,是他过度看好我了),那段时间,他一直帮我联系调剂(我本科现当代专业很好,没有调剂名额),一直在鼓励我,说我有搞研究的潜质。后来他最终没帮上我,因为那一年南开给的分太低了,我的分数想调剂好学校太难了。但是幸运的是我接到了四川社科院的复试通知,我去了,并且成功通过面试拟录取,而且是初试最后一名逆袭第三录取的。但是,我拒绝了,拒绝的原因有很多,很复杂,来自家里的、男朋友的、和我自己的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考虑,我不想细说。但是,这是我的一个转折点,这让我相信我还可以,我不是一无是处。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二战南开,这一年,我告诉自己别怕,哪怕考不上,你可以工作、调剂或者三战考本校吧,总有一条路你走的通。所以曲折的考完研以后,我去面试了一份工作并且顺利入职,在我入职工作之后,我接到了南开的复试通知,边工作边挤出时间来准备复试,每天工作很忙,那半个月我没有一天在0点之前睡觉的,但是,好在我有了一份工作,我有了退路,我不再害怕,大不了回来工作,我的月薪也不低的;再说了我的分也很高,我可以试着调剂一个好学校的。幸运的是,我终于圆梦了。
总结
从考完试到现在,各种版本的经验贴铺天盖地而来,但是其实,你想过吗?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你可以借鉴,但永远不要迷信一种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然后全力以赴。从备考开始,我就注意观察很多考上的师兄师姐和同学,后来发现他们的复习状态都不一样:同样是考上南开的,光电的那个学长每天早上八点半开始学习,晚上九点半回宿舍还能把琅琊榜和秦时明月看完,就是把游戏戒掉了几个月倒是真的;而现当代那个学姐,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四十回宿舍还要再看看公众号的论文,几乎没有娱乐时间;拿我自己为例,第一年废寝忘食结果也没考上,周围的人都说如果我没给自己那么大压力,说不定就考上了,确实,我第一年太紧张了,以至于在考前和考场上都出现了很多问题,而和我一样每天起早贪黑考川大的舍友也惜别一志愿,我们真的都很努力,但是我们只顾着努力了,忘了该找到自己的路,所以在怎么努力也没有成功。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别和别人拼你用了多少时间,别用努力感动自己,把你的全力以赴放在该放在的时间点,过程很重要,但结果同样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