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有些邀约不容忘记
我已经答应了你 只等
只等这雾散尽
—— 《生命的邀约》席慕蓉
每一场传染病,就像朦朦胧胧的雾。需要医务人员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记得非典那会儿,我还在福建的小县城读小学二年级。妈妈刚从河北保定回来。学校里也有宣传非典疫情,我也略知一二。偏偏巧的是那时候,我感冒发烧,阿姨带着我去诊所看病。看病前阿姨还叮嘱我不要乱说话,到了诊所,医生一问,我一下子说多了,还说了妈妈刚从北京回来的事。这下医生开始高度警惕,又是打针挂瓶,这架势真的把我吓了一跳。后来发现不过是寻常的感冒发烧而已。关于非典,我的印象并不深。
记得柴静的《看见》一书,有深入非典疫情一线的采访报道。非典已经远去,而十多年后的今天,又一场传染病悄无声息地到来。它的名字叫新型冠状病毒。它来势汹汹,从湖北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再到一些武汉市民,再扩散到其他的省份,从起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确诊的上千人……疫情的发展态势很严峻。各大媒体寻人启事,寻找那些和确诊患者乘坐同一辆列车、客车的旅客。打开网络,铺天盖地的都是和新型冠状病毒息息相关的疫情资讯。我们也看到来自全国近30个省份的近6千名医护人员自带物资,陆续奔赴湖北省多个城市;看到那些来自一线的医生亲属写下的病情记录;看到许多城市大力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看到各大企业纷纷伸出援手,为武汉送去医疗物资…… 时时更新的数据和资讯,也牵动着手机和电脑屏幕、电视荧屏这一头我们的心。
这几天,不光是手机里收到各个单位发来的温馨提示,不少小区门口张贴了告示,社区的大喇叭也开始喊起来了。前些天普通话播报,现在福州话播报也来啦!全福州上上下下严阵以待,让这个春节有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气氛。
假期延长,闲来无事,打开了知乎上的纪实文学作家杨黎光先生的《非典纪实:瘟疫与人类的生存战》。作者为读者揭开了疫情的神秘面纱,娓娓道来非典背后的故事。在书中,我看到了非典病毒之下,城市的沧桑巨变,医务人员的艰辛,病人的痛苦……通过灵动的文字,生动地再现了非典之中的生离死别、悲欢冷暖……印象很深的是关于“毒王”的故事。“毒王”——超级传播者,他们身上携带的病毒很强大,所向披靡,所到之处,医务人员即使医术再高明,防护措施再严密,还是有可能被感染!当然,也有一些神奇的例外,比如深圳市东湖医院,他们创造了一种奇迹——没有一例非典病人在东湖资源死亡,没有一位医护人员被感染。这一切,得益于他们治疗传染性疾病丰富的经验,军事化管理的应急措施,院领导的高瞻远瞩等等。
很敬佩那些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工作中的白衣天使们。和那时的疫情相比,科技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提升,医护人员的经验积累,让我们相信现在的情况都是可控的。
90后已经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有不少同龄人在疫情一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你们真棒。向那些最美的逆行者、深入疫情一线的军人、记者等工作人员致敬。我们的宁静和幸福,是因为他们的负重前行。冬天就要过去了,春天也不远了。愿他们平安喜乐,等雾散尽,共赴春光……
2020.1.28初稿,待修改
1.29二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