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序》说:“《绸缪》刺晋乱也,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绸缪》这首诗是讽刺晋国的混乱的,国乱了婚嫁的时间也就乱套了,在不该结婚的时间结婚了——看来古人婚嫁是有规定的或者约定俗成的时月的。
战国末年人毛亨认为什么时候结婚“得其时”呢?没有说明。东汉人《郑笺》是这样注解“不得其时”的:“谓不及仲春之月。”
如果“不得其时”是指没到仲春之月就结婚的话,那么“得其时”就是到了“仲春之月”才能结婚了——仲春之月就是结婚的正当时候——这是《郑笺》的意思。
所以《郑笺》说“三星”是“仲夏”时出现的“心星”,是认为“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这句诗表述的是“不当”的结婚时间。而《毛诗传》说“三星”是参星,是认为这句诗表述的是“正当”的结婚时间。
这两种观点,对后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出现大的歧义。
因为“今夕何夕”这一问句,表达的是对今天这样的夜晚“见此良人”的疑惑,显然在这个时间“见此良人”只有一种可能——是“不得其时”的。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按《毛诗传》理解:应该在“参星在天”的时间准备婚礼,但你却没出现,现在都什么时月了?你终于出现了。
按《郑笺》理解:心星都在天上了,你才准备婚礼,这都什么时月了?你才来。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