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读《中庸》有感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德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贝加尔湖
受朋友影响我也读上了《大学·中庸》,书中“孔子认为“权”就是用来区分轻重缓急,它是指个人的内在的整体判断,一个人只有达到善于“权衡”的程度,才有可能“一以贯之”,才能消除个人对事物判断的偏颇。”这些道理通俗易懂,但是做起来并不简单,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一个人优劣,或者一件事好坏时并不能理性的来权衡,而是带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里讲的皇帝,皇帝因听信卖布骗子可以制作出一件神奇的衣服,这件衣服只有圣贤才能看见,愚人不能看见。就让大臣们来观赏他的衣服,结果大臣们为了不做愚人,对皇帝的衣服纷纷赞不绝口,实际上皇帝什么也没穿,在游行途中天真的孩子说出了真相。故事中皇帝昏庸,大臣虚伪,他们就缺乏判断力,没有权衡事情的真相。
《中庸》里的“慎独”就是一个人的正直和邪恶的区分而言的。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够慎独,就会少犯错路途平坦。
贝加尔湖
生在互联网时代,生活节奏快,每天接触的信息五花八门,如何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不迷失自己,还需慎独,读读圣贤的思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追求锲而不舍,但不可以朝秦暮楚,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追求循序渐进,但不可以急于求成,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追求斗志昂扬,但我们不可以垂头丧气……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一个人独立静思审查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念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皓月当空,心旷神怡,精神十分舒畅,感觉体会到了毫无杂念的细微境界。
冉彩读书笔记
2019年10月的最后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