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冉彩洞见
读《中庸》有感

读《中庸》有感

作者: 冉彩漫画诗 | 来源:发表于2019-10-31 19:12 被阅读0次

第一章

读《中庸》有感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德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贝加尔湖

    受朋友影响我也读上了《大学·中庸》,书中“孔子认为“权”就是用来区分轻重缓急,它是指个人的内在的整体判断,一个人只有达到善于“权衡”的程度,才有可能“一以贯之”,才能消除个人对事物判断的偏颇。”这些道理通俗易懂,但是做起来并不简单,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一个人优劣,或者一件事好坏时并不能理性的来权衡,而是带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里讲的皇帝,皇帝因听信卖布骗子可以制作出一件神奇的衣服,这件衣服只有圣贤才能看见,愚人不能看见。就让大臣们来观赏他的衣服,结果大臣们为了不做愚人,对皇帝的衣服纷纷赞不绝口,实际上皇帝什么也没穿,在游行途中天真的孩子说出了真相。故事中皇帝昏庸,大臣虚伪,他们就缺乏判断力,没有权衡事情的真相。

  《中庸》里的“慎独”就是一个人的正直和邪恶的区分而言的。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够慎独,就会少犯错路途平坦。

贝加尔湖

    生在互联网时代,生活节奏快,每天接触的信息五花八门,如何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不迷失自己,还需慎独,读读圣贤的思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追求锲而不舍,但不可以朝秦暮楚,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追求循序渐进,但不可以急于求成,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追求斗志昂扬,但我们不可以垂头丧气……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一个人独立静思审查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念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皓月当空,心旷神怡,精神十分舒畅,感觉体会到了毫无杂念的细微境界。

冉彩读书笔记

2019年10月的最后一天

相关文章

  • 何难新闻之客观性?

    读《中庸》有感。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抄写《中庸》时,印象极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博学之,审...

  • 读《中庸》有感

    杜娟12日读《中庸》有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经过反复阅读,渐渐地就明白,人心就是一面镜子,...

  • 读《中庸》有感

    第一章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德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

  • 读《中庸》有感

    近读《中庸》,刚读三分之一,已觉甚为受教。一则是因慎独二字。君子之行,不欺暗室。很早时就听过西方一句谚语:在任何人...

  • 读《中庸》有感

    泱泱华夏,五千年传承不断,圣贤光辉照耀世间,一代又一代国人在其沐浴下茁壮成长。高考后的暑假时间漫长,闲来无事,研读...

  • 慎独「读《中庸》有感」

    原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 天命「读《中庸》有感」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生所具有的,即为「性」;引导自己性情发展的方向,即为「道」;修...

  • 抄读《中庸》有感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为《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孔子之...

  • 读 《大学中庸》有感

    看了这本经典书——《大学中庸》,我觉得这本书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

  • 读大学中庸有感

    中庸:儒家思想中的最高道德境界。即包容和利用。就是对于一切的客观存在都予以包容及合理的使用。在具体的事件中,无论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中庸》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hn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