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旧是《银河补习班》,有一个细节,我很喜欢:马皓文扔了马飞的那些课外资料,只留下课本,让他每天弄懂0.1厘米的内容。
我觉得这就是马皓文比马飞的妈妈高明之处,马飞的妈妈想让马飞以后考清华北大,这有错吗?没错。这不是目标吗?当然是,只不过这个目标太过于虚幻,太过于长远了。
好,你有一个目标,考清华考北大,然后呢?眼下该做些什么呢?他们就茫然无措了。
有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心中有一个目标:科学家、医生、老师、警察、明星……其实这些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目标,只能算是理想,但是如果你问一个孩子的目标是什么,他(她)十之八九会说这些,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目标。
有些时候,家长会替孩子拟定一个目标,比如考一个重点学校,或者考多少分多少名,这样的目标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还是过于长远了,家长与其让孩子考哪所学校,不如把目标定为“今天的作业按时完成”或者“弄懂今天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
然而现实是,我们的家长不会这么具体细致地帮助孩子制定目标,他们扔了一个大大的美丽的气球给孩子,孩子拿不起来,又担心把气球弄破,只好什么也不做,然后家长就会责怪孩子:我都给你那么好的条件了,你还什么都不会,怪谁呢?
目标,小一点,再小一点,越小越具体越好,让一个孩子先做好眼前的事情,把一个小小的目标实现,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孩子的信心就增加一分,他们实现大目标的能力也就增加一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