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都是农村人,00年代结完婚之后分家,分到了二亩地和一处宅子。
我的奶奶有四个儿子,我爸爸结婚之后,还有一个叔叔没有结婚,因此我妈妈生孩子的时候是没人给坐月子的。
我和弟弟都生于正月天,那时候河南的冬天是真冷啊,零下几度,河里结冰是常有的事儿。
我爸爸去跑三轮车,去做小生意,挣一家人的口粮。
我妈妈自己坐月子,洗尿布,落下一身病。所以我的妈妈在30岁以前已经是离不开药了。
我们大了之后,上学的时候没人带,所以他们两个总是有一个人出去打工,另一个人在家管教我们,一个人养4个人,日子捉襟见肘。
再大点的时候,他们短时间的出去打零工,而我和弟弟辗转在姑姑家,伯伯家,然后等爸妈过几个月回来。所以我小时候,像是留守儿童,又好像不是,就这样一直过到了18岁。
我的爷奶没有给我的爸爸提供经济上的托举,所以我爸妈结婚初始就开始还建房子的贷款,后面一直在挣4个人生存的口粮。
我妈妈生孩子的时候我的奶奶没有提供照顾,当时我姥姥已经去世,没有一个人可以给我妈妈兜底,所以我的妈妈失去了一辈子的健康。
毕业后认识了几个朋友,大家相继步入婚姻生活,每次聊的也不过是家长里短,感触颇多。下面来讲讲她们两个的故事吧。
朋友A是江浙独生女A,结婚前,准备在苏州买房,我当时问她,房价这么高,能买得起哇,她说,我妈能支援点。后来才知道她妈妈首付给了100W,后面又陆陆续续地给了50W,把养老钱都贴出来了,作为她的婚前财产。
我当时的反应是不可思议,普通家庭竟然有这么多钱。
她说,我爸妈是为了给我底气,怕我吃亏,不过这也是她们的老本,我以后还是要还给她们一些的。
我听到她说买房的时候,是非常羡慕的。
朋友B是我的大学同学,毕业之后就马上和大学同学结婚了。有一天,跟我聊天说该怎么办啊,纠结得很。
我问她啥情况。她说生了娃之后,越来越烦了,她说,生孩子前,听他老公的话把工作辞了,然后在家待产。
谁知道生了孩子之后,她自己的小金库很快花完了,她老公一个人的工资要还房贷和其他开支,她一要钱就很不耐烦。
最绝的是,她天天都得围着孩子转,刚出门,她婆婆就打电话叫她回去。
她说我一出去找工作,我婆婆就说腰疼腿疼带不了孩子,但是从来没跟她儿子讲过,后面她婆婆又闹着回老家。
她问我怎么办,我跟她说,孩子找保姆或者送托班,或者让你老公跟他妈妈去交涉。
你赶紧去找工作,上班挣钱,不去上班,你爸妈供应你上学就一点价值都没有,其他人更会看不起你。
很可以预料的,如果她选择在家里带的话,未来5年内,他们的日子会很艰难。如果再不去上班,就找不到啥工作了,一旦被职场排斥,家里只有一个人能挣钱,这个家从各方面都会越过越差的。
我的父母是天底下最最普通的农民,我的爸爸对我最大的托举就是供我上学,让我拥有了看世界的眼睛和思考的能力,因此我拥有了创造自己生活的能力。
我要拥有挣钱的能力,不用依靠别人而活。
尽自己的能力托举自己的孩子,从精神上,从经济上,让他们过得比我更好,我想,这是为人父母的共同心愿吧。
也希望每一个年轻人,能明白,托举是恩,生养亦是恩,不要被互联网上的只言片语给裹挟。
每一个普通人都走在一条相对艰难的路上,这条路因为有了父母的托举,才能走的更快更远。没有托举,也只是走的慢一点而已,始终相信,自己才是生活的最大创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