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晨星未坠时,长安城尚在鼾息中。延兴门西路的黄叶随秋风飘旋而下,有几片落在环卫工橙色的工作服上,有几片静悄悄地贴着路面,像极了时光丢弃的信笺。
卖甑糕的三轮车冒着白汽,像大地苏醒时呵出的第一口暖气。推车碾过梧桐落叶,发出酥脆的叹息,这般声响从唐时的灞桥飘来,至今仍粘着长安的晨露。
青龙寺地铁站的瓷砖上,倒映着三个匆忙身影,自青龙寺至小寨然后转乘2号线,前往西安北站,自动门开合间吞下无数这样的晨行者。
列车在地下穿行,黑暗隧道里手机屏幕明明灭灭,映照着一张张倦怠而鲜活的面容。
西安北站的穹顶,如银翼般展开,早秋阳光从天窗倾泻,在取票机前排队的旅客脊背上流淌。身份证触碰感应区的嘀声里,又一个旅程被机器认证。
高铁驶出北站的那一刻,八百里秦川开始倒带,咸阳原上忽然变得褶皱重重。帝陵的封土,在雾霭中如沉睡的巨兽;礼泉的苹果园,正酝酿着赤霞珠般的甜涩。
高铁风驰电掣般进入陇东,黄土高原袒露出它沟壑纵横的胸膛,窑洞院落的晒秋玉米金黄灼眼。当纵横起伏的黄土沟壑开始切割视野,“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回荡在脑畔,玻璃窗上随即凝结出白色的呵气,仿佛诗句具象成了云朵。
列车在环县境内忽然慢了下来。荒原上孤独的烽燧台与高铁并行而立,秦汉的狼烟与新时代的电磁波在同一个空间里交织。
透过车窗,在瞬间即逝的风景里,我看见牧羊人挥鞭的动作如同慢镜头,羊群移动的轨迹恰似远古留下的岩画。
高铁闪电般飞向银川平原,正午时分开始淅淅沥沥下起小雨。贺兰山嶙峋的脊背,在西天勾出苍青色带烟雨轮廓。
银川站出口的濛濛细雨里,负责接待我们的胡老师笑容中带着塞上特有的朗阔。拍照留念后上车,已经是午饭时间。
餐桌上的手抓羊肉腾起塞北的豪气,八宝茶里的冰糖融化着西北的甘甜。亢校长热情招待一行三人,席间宾主尽欢,谈笑风生。
下午三点半的交流会场,亢校长在一旁听会,秦声与夏调互相应和,问答与思考在多媒体课件间碰撞,窗外白杨树的叶子拍着手掌——在这片曾孕育西夏文脉的土地上,又一支知识的驼队,正在穿越时空。
净心公园的紫薇花正在风雨中摇曳。主持人——宁大附中语文教研组长曲老师开场收尾,下午六点半,我们一起合照,微笑在瞬间定格。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忽然觉得有多少这样的午后,知识与经验借由温暖的手掌次第传递。
暮色四合时,细雨依旧淅沥沥下着,站前广场的地砖泛起青铜光泽。王副校长执伞而立的身影渐渐融化在雨帘中,唯有那盘温热的手抓羊肉还留在记忆里,成为比西夏碑刻更鲜活的印记。
归程列车撕开雨幕,窗外的灯火如流萤般倒退。一座荒丘上有牧人燃起篝火,那簇跃动的金黄与千年前的烽火完成隔空对话。
忽然想起临别前,校长跟几位同仁说的那番话:“教了这么多年的书,最骄傲的是学生们都活成了人样子。”
午夜时分,刷卡进入小区,输入密码推开单元楼栋的门厅,身后忽然飘来桂花香。转身只见空荡的街巷,方知是西北秋风送来的幻味。
家中仍亮着一盏灯火,等待着奔波的归人。镜中人的眼角已染风霜,却仍有光亮如少年——那是澄澈的眼神,是一颗温润的灵魂,是塞上秋风馈赠的精神钙质。
躺在床上听见秋虫最后的鸣叫,忽然明白这场千里奔赴的本质:我们总是穿越山河去寻求答案,最终却在陌生人的慈悲里,照见自己最初的模样。
一念秋风又起,万念归于慈悲。原来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所有别离都是为了在更高处相见。
就像黄土高原的沟壑,看似断裂,实则始终相连在大地深处;就像那包穿越城市的热羊肉,此刻正化作乳白的汁水,滋养着新的生命。
蓦然回首,山河故人,皆在秋风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