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没时间这回事》摘要页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我们已经全面迎来了碎片化时代。有数据统计,在白天时间段,现代职场人每8分钟就会受到一次打扰。碎片时间就只能白白浪费吗?作者认为,碎片时间就像复杂纷乱的拼图,只要你掌握了三级技能,就能把碎片时间变废为宝,拼出意想不到的精美图片,拼出完整的一天和高效的一生。
1、时间管理的初级技能:做早起的“晨型人”,将碎片时间化零为整,建立对时间的掌控感,打赢时间管理的保卫战。
每天早起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点。比如苹果CEO库克、股神巴菲特、迪斯尼CEO鲍勃等都在早上四五点钟起床,进行锻炼、阅读或工作等活动。做“晨型人”的一个好处是能够通过早起,抢回大块的个人专属时间,增加自己能支配的高效时间。作者总结了一种不赖床技术,能帮助你做到“无痛早起”,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在头天晚上就想好起床规划。在晚上临睡前,为自己设置一个靠谱的起床时间,提前计划好起床后做什么,比如晨跑、看书、写作等等。
第二个步骤是用wake、 up这两个闹钟来确保你下床。wake闹钟的时间设定在预期起床时间的前三分钟,up闹钟的时间则设定为预期的起床时间。要选择劲爆的音乐作为wake闹钟铃声,声音大到足以吵醒你的家人或室友。当wake闹钟把你唤醒,你就知道3分钟后有颗定时炸弹要爆炸了。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你不得不抢在up闹钟响起来之前,下床把它按掉。
2、时间管理的进阶技能:利用三张清单来克服大脑的记忆短板,解决碎片化任务,打赢时间管理的攻坚战。
第一种清单是“时间段清单”,按照小时来规划任务的时间表清单经不起现实考验。有时候客户的一个紧急电话,一个突然加塞的会议通知,就会让你的时间表全面瓦解。作者告诉我们,想要顺应人性地管理好时间,应该把一天划分成几大时间段。比如作者就把他的一天划分成早起时段、专注烧脑时段、协作沟通时段、对外联络时段、自我成长时段等九大时间段。
第二种清单叫“碎片口袋清单”,也就是to do list。面对突发任务,你可以以一种“打太极”的方式,先把任务放进碎片清单,接下来回到原本的轨道继续手头的工作。碎片清单给你提供了一个屏障,保证你的工作不会被立刻打断,这会减少你的压力感和沮丧感。你可以用手机app来记录 “碎片清单”,每天时不时地审视和整理一下,对于不需要做的事,就马上删除;能够以后再做的事,就先搁置;必须要做的事,如果能够找人帮忙,就委托出去;如果只能自己动手,就立刻消灭它;针对一些短时间内完成不了的复杂任务,就把它转移进第三种清单。
第三种清单叫“任务步骤清单”,就是将大的工作任务细化成可以实现的具体步骤的清单。把巨大的目标细化成一个一个可执行的步骤,就好像给自己建造了一级一级的台阶,帮助自己登上山顶。这种方法降低了执行任务的门槛,减少了我们面对任务的焦虑感,而在收到完成每个小步骤的反馈时,我们会很有成就感,从而督促我们进入粉碎任务的良性循环。
3、时间管理的巅峰技能:通过记录和反馈把技能进化成本能,快乐地养成良好习惯,打赢时间管理的争霸战。
说到习惯和坚持,你多半想到的是高度自律,一年365天一天不落地认真执行。这期间如果有一天没有自律地生活,你就会感到焦虑,如果有两天或者三天没完成,你就会放弃自己。
作者认为,这样的习惯培养方法是行不通的。你不用计较一天两天的得失,要把自己的情况放在更长的周期去观察。如果长期统计下来,你的坚持率达到了60%,就说明你已经养成习惯了。
培养习惯有一个简单好用的方法,就通过打卡来给自己的行为做记录和反馈。打卡的任务要具体,如果你将“坚持、毅力、梦想、意志力”这类高大上的词汇具象为“整理某某东西”这一类的具体任务,那你坚持打卡的概率就会提高。
总之,时间是有限的稀缺资源,时间管理的关键是要顺应个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努力做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这也是时间管理的终极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