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方小河
不入一行,不知一行之奥妙。
广告至于我,还处在一个不断认知和熟练的过程里,时而兴奋,时而乏味,时而晓然,时而疑惑。
广告并不难,难在沟通,难在理解,难在策略。
会因为甲方的不专业而愤然,会因为团队的不协调而无奈,会因为项目的变动而茫然,会因为微薄的薪水而叹息.....
广告有乐趣,尤其是在创作出了得意的产品,那种荣誉感和成就感往往让人很自豪,就算是钱少活多也觉得没啥关系。
广告也有苦涩,加班是常事,压力是常事,现实和理想的寒酸也是常事。
对于广告,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认识。
最近在了解和阅览一些广告人的案例,比如李欣频、许舜英和丰信东,相信很多人在看到这些不同风格的广告作品之后,都有不同的理解。
说道许舜英和李欣频这对师徒,虽然都是宣称后现代主义,不过很多人可能对李欣频的广告比较感冒,比较偏文艺范一点,比较好理解,还没有那么的“后现代”化,语言的流畅度比较好,跟诚品书店合作的作品尤其著名,像“过期的旧书,不过期的求知欲”这一则,我在看到的时候,就觉得挺不错。
许舜英的作品,比较难理解一些,一般的受众可能会感觉读不懂,画面也接受不了,不过这种情况跟广告者自身的策略有关,对于许舜英来说,重要的是策略,她为中兴百货做的广告对应的其实对生活有独特追求和品味的人,这类人本身看待事物、读取世界的方式和思维跟普通人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是普通人看不懂不喜欢也不重要,广告针对的目标客户看得明白接受得了就可以了。事实也证明她的这种策略是对的,跟中兴百货期间,所创作的广告帮助对方将销售额提升了30多倍,这就是策略的胜利。
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知道许舜英采用的是这种策略,但是还是不太能接受这种风格,或许这正说明了,自己所在的圈层和生活品质还达不到能够理解这种风格的程度和层次,也许以后再过些时日,反而能接受了也未可知。
对于丰信东也同样如此,如果你对他的理论比较反感,那你一定不要先急着下结论。当你知道他的作品确实有名也有效的时候,就要转变一下思维了,去思考思考这些重量级广告人审视问题的维度,不能用自己仅有的知识和局限性的思维去做评判。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最早才进公司没多久的时候,总监在群里分享过丰信东的《小丰现代汉语广告语法词典》,我大概看了下,比较陌生的一种语法,比较新奇的一种文案套路,在自己已有的概念里无法理解很多说法,
比如说“报广文案最好不要有一句完整的句子“,也就是说广告文案是需要打破语法规则的,这对于很多文科毕业的人来说,无疑有点碰撞,从上学时,就习惯了主谓宾,习惯了介副叹,习惯了写没有语病、结构完整的句子,认为这样才是对的,当你和这种不同的理论面对面时,确实有点挣扎。
但真正面对文案,不断创作文案作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种理论自有他蕴含的价值,当你还是重复老套的语法、老套的词句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写的文案,缺乏魅力,缺乏可读性,没有创造力,这个时候,
你的认识自然又不一样了。
实践出真知,文案同样如此,只有不断写,不断创造,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和能力。
不能理解大师的作品和理论,往往是因为没有达到大师的水平,是在低处用一个仰望的姿态和不能理解的心态去看待的。
这正是广告的魅力,广告就像无垠瀚海一样,广袤无边,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广告文案,不仅仅是与文字打交道,慢慢地会与营销、市场、心理、设计、美学等等方面的知识联通,在每一个领域都有缤纷无限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去挖掘,去升华。
而我,还只是走进了一点点,在广告的边缘摸索着,前进着。
唯一要做的,就是继续深入,继续探知。
[END]
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一手污泥。——广告大师李奥贝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