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重境界

三重境界

作者: 三圣阳明文化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22-06-28 05:54 被阅读0次

  唐代高僧青原行思禅师在《五灯会元》语录:“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如果把生命的过程当作是一种修行的话,在见自己和见天地之后,再去见众生就是一种慈悲的觉悟。

1.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自己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见自己,就是要自知,要懂得自省。

  大道至简,最重要的是本心,认清自己需要安静,需要回归本心,于是“见自己”就成了一个人存在的基础。

  看不见自己的人,只能在生活的高山下负重而行。

  见自己,就能够接纳自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弊病和长处。见自己,不因优点而骄傲,不因缺点而自卑,既不虚荣自满、自我陶醉,也不认为自己无能无用而自我贬低。

  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禀赋,发挥出来了,就能“见自己”。

  见自己之后,才能真正地做自己。做自己的人是不大在意世间的目光的,不会因为别人的目光而做人,先面对真实的自己,然后决定自己如何做为。

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天地

  一个人如果只懂得见自己,便会陷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当中,光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其他的东西,便会作茧自缚,最终难免会害了自己,从见自己到见天地,是往上攀登,是要把自己的小我境界提到天地的大我境界中去。以地为躯干,以天为魂魄,以山川河流为血脉,这便是所谓的顶天立地。

  人生有困苦有辉煌,沉溺辉煌,难免止步不前,反倒后退;面对困苦,强加反抗,与世无益,反倒伤了自己。

  见天地之后,知进退。进退不仅是个人的事,因为人活在天地之间,一进一退,必然要看清前路后路,看清自己的进,会不会撞到其他人的退;自己的退,是不是却踩了其他人的路。

  见天地之后,有格局。把自己看成水,不断让自己上涨,面对困苦,运用智慧,默默成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水涨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漫过了这份困苦。

3.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见众生

  所谓见过众生,就是见过很多人间的悲欢离合,见过各种各样的人,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对于这些人来讲,他们最珍贵的能力就是共情能力——能感受到别人的情绪,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能感觉到别人的不容易,同理心。

如果把生命的过程当作是一种修行的话,在见自己和见天地之后,再去见众生就是一种慈悲的觉悟。

这个阶段的人是谦和、淡然而又深邃的,他已经获得了内心自由,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所谓的见了众生,便是没有了自我的感觉,学会了放下。以众人心为我心,以众人见为我见,两者合二为一。

正如老子曾说过的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北宋.苏东坡

  这是东坡先生写给自己儿子的人生最后一首诗,一样的开头和结尾,诉说的就是那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境界。疑自身之不足,视己生之价值,揽众生于胸怀。有人云“达则接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似是也非。

  真正的人生,应该是怀揣着自己的价值,你可以去见天地、也可以去见众生,但是一定要先见自己。怀揣着一个目标,去天地间闯闯,去为众生服务。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价值观——内圣外王。

总结:

1.见自己,从爱自己开始,克制欲望,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2.见天地,承认自己的渺小,重新认识自己,心里能容纳下整个世界。

3.见众生,心怀感激,温凉慈悲,内心安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关文章

  • 杨钧淇讲解人生三重境界

    杨钧淇讲解人生三重境界,人生360体系认为,人生境界很有意思,值得弘扬传播。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

  • 真正厉害的人是因为ta知道如何成长

    ////三重境界////人的成长分为三重境界。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与人的成长高度一致:参禅之初,...

  • 2020-03-26人生三重境

    晨读 池莉: 人生有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

  • 【百日行动】

    读《跃迁》30页 “勤奋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很努力 第二重境界:方法论勤奋 第三重境界:更少目标,战略勤奋 ...

  •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三)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

  • 理想课堂三重境界之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

  • 顺势而行 打造育人新课堂的几点思考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

  • 读书卡片 010

    【书中原文】“勤奋的三重境界”: 勤奋的第一重境界:很努力 勤奋的第二重境界:方法论勤奋 勤奋的第三重境界:更少目...

  • 三重境界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 哪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叫“昨夜西风...

  • 继续《了不起的我》

    思维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重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ca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