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潜》连队分享逐字稿·凌逍逸】

【《深潜》连队分享逐字稿·凌逍逸】

作者: 凌逍逸 | 来源:发表于2018-11-11 17:46 被阅读0次

【《深潜》连队分享逐字稿·凌逍逸】

自我介绍

从书名谈起

深潜

故事一则——

南极企鹅在将要上岸时会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主题契合——

Ready部分有一个小标题“10步指南,真正引爆你的潜能”,而本部分结束的时候作者如是说,“参照本书一下各个章节的指导步骤,你将正式深潜,开启自己的品牌重塑之路”。

如是,可以类比一下企鹅的深潜哦,“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题外话——

一些中国人不喜欢外国人的“按部就班”,觉得笨,觉得匠气,因为东方人讲究有悟性的“境界”,不过我更喜欢一句话,“用西方人的方法论,达到东方人的境界”。

10步

图片一张——

提示一则——

目录 Ready 以及Finish部分,从不同角度说明重塑个人品牌的步骤,彼此可以互为参考。

考虑时间以及后面小伙伴的配合,我只会演示一部分内容如何去读,以及价值所在,以供大家参考。

重塑

理念一则——

“重塑个人品牌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事。事实上,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要敢于拥抱新的可能,并时刻准备做出自己的贡献。”

话语相关——

追求卓越,成功会追着你跑

成为有价值的人,自然会有有价值的机会

……欢迎补充

个人品牌

什么是个人品牌——

作者并未给出定义,窃以为这是核心概念,应该是在最开始就提出来的,这里借鉴MBA智库百科的论述给出定义:

个人品牌是指个人拥有的外在形象或内在修养所传递的独特的、鲜明的、确定的、易被感知的对足以引起对群体消费认知及消费模式改变形成重大改变的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已经被显明或者即将被显明的影响力集和体。

一言以蔽之——

我知道定义比较绕,我试着用一句话说明,遗漏之处多多担待:个体在他人脑海留下的印象标签

最早的个人品牌——

个人理解,未必正确,大家都听过“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吧,关于这四个字呢,有一个典故:

如是我闻为佛临涅槃前,弟子阿难所问四事之最後一问。由此一句加之经前,正可破後世之疑。表明是阿难尊者所集经藏尽是亲承佛前所听所受。

而数千年以来,凡是修佛之人,但闻“如是我闻”,往往代表正法,是智慧的象征,人们脑海中接踵而来的便是各种禅宗机要、话头、公案。

类似的,还有“子曰”,虽然实际上“子曰”未必指的是孔子,但是因为历史问题和大家所接触的传统书籍有限,每每听见“子曰”,第一想到的便是孔子,人们脑海中接踵而来的便是关于他和儒家的一些经典故事。

阅读次第

推荐序

推荐对象

一般的书籍推荐者无外乎个体和机构、平台两类对象,大部分的书籍都是两者兼具,个中韵味,且听如下分解

推荐内涵

量级对等——

无论是个体推荐还是机构、平台推荐,本质上是借用锚点效应提供一种“信用背书机制”和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优秀集群”思维。

这会给很多买书的人一种参考信息,我虽然没读过这本书,没读过这家出版社、作者的书,但我看见了我认可的一些人、机构再推荐,那应该也是很优秀的,值得我去看看,于是也就买了。

类似的思维,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家可以自行去对应。

碰瓷推荐——

碰瓷本来是一种诈骗行为,然而机智的“人”把他应用在了图书推荐上。

出版社给总统寄一本书,总统不接收,于是出版社宣传语写“总统不看的书”,于是书籍卖到脱销。

书籍的案例嘛,想一想“奥巴马枕边书”这种逻辑的书,虽然未必都是假的,但,可以肯定未必是真的,至少,很大概率他没读过这本书。

至于原因,政策需要,举举例子拉进感情多好呢,是吧。

人际推荐

古典的书籍,徐小平、罗振宇、李尚龙等人都写过推荐,而这些人,要么是同事,要么是上级,要么是合作伙伴。

是否出于书籍很好才推荐的,谁都不知道。

自然,没有说古典的书不好的意思,只是,提请大家注意有这么一种推荐形式而已。

收钱推荐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吧,给多少钱写一篇推荐序,不说假话,只说“部分真话”,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吧,反正你麻烦找不到我头上……

类似的思维,音乐、电影、新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各位以供参考吧。

推荐意义

推荐序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书籍质量的参考,同时借助序言让大家更快的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适合谁。

退一步讲,刚刚说的几种推荐形式,再昧着良心写推荐,也总还是要考虑一下“名声”的。

自我评估表

提问思维值得借鉴,本质上,这本书提供的“自我评估表”就像做咨询前,咨询师都会问大家很多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建立起你这个人的人物画像,以便后期提供更加匹配的建议。在公司做产品运营时,其实也是用到了类似的模式去做用户画像。

所以,强烈推荐各位去认真思考、回答这些问题,以便更好的领会书中的内容。

这一部分的测试,基本是参考书籍提到的“10大步骤”来分配的。

附录

提出了“八大探讨”,按照布局,是在正文看完之后的“反馈调查”,就像一场咨询结束后咨询师会提问,“经过刚才的问答分析,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所以,到这里其实也就可以约略体会这本书的写作思路——

以做一场个人品牌重塑的咨询流程为主线来写作。

Ready

这个部分提到了重塑个人品牌的背景、意义和方法论,方法论相当于就是10个步骤的压缩版本,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书籍全貌。

Finish

这一部分作者再次总结、提升了10大步骤,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元理解“重塑个人品牌”的视角,大家可以把几个部分结合起来看。

彩页(目录)、第一部分阅读示范

我习惯在目录部分停留相对长的时间,因为我会在目录上做一些推演,帮助自己把握书籍的重点和脉络。

这里以第一部分作为案例,为大家演示我的阅读逻辑并分析第一个步骤的一些内容。

我看目录是分板块的,每个板块下,我会标记我的困惑点、兴趣点,至于那些我扫一眼脑海中有大致印象的,我一般先不会看。

第一章为例,有四个环节——

开启360°全方位访谈

创建焦点小组

管理网络形象

从硬数据中找线索

把信息串起来

我第一眼看完,1和5我大致有印象,3的话略感兴趣,晚点读,但是“焦点小组”和“硬数据”我不知道是什么,于是带着疑惑,我就去看了看。

在“焦点小组”这个部分,小组这个词语我容易理解,焦点我是在看了以后才知道,这个说的是,“建立一个讨论小组,这个讨论小组的焦点是你自己,告诉大家,你希望就个人品牌的事情对他们进行访谈,希望能得到诚实的反馈,因为你真心渴望获得职业上的成长”。

同时书中也详细提到了如何建立、执行焦点小组来更有利于你。

在“硬数据”这个部分,知道了原来这个概念指的是“你在现有工作或上一份工作中得到的绩效评估”,也即是,你的某些“作品”,用于显性化你目前的个人品牌。

结束

抛砖引玉

不足之处

多多担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潜》连队分享逐字稿·凌逍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xf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