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无奥秘言,
信之则有写佳篇。
耕耘最讲勤垦作,
老实书写铭心田。
今天早晨悦读著名网红作家蒋坤元老师的淡写作的文章《写作有奥秘吗?》,深有感触。
对奥秘这个词语有些似懂非懂,然而总不能就认为是秘密的意思,去查百度,度娘会告诉我们,奥秘,指隐藏的或者还没有被人认识到的内容或道理,亦作深奥和神秘讲。在作家文章中,这个奥秘,应该是说,写作有不为人知的奥妙吗?
作家用乡下人倒药渣,让路人踏药渣把病带走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写作没有什么奥妙,你信之则有,不信则无,就像对信仰一样,你虔诚地信仰则灵,你不信就没什么奥妙可言。
作家接着用鲁迅的遗嘱说儿子如果没有写作的天赋,就不要让他去写作,以及他跟亦然老师的儿子都不从事写作而干实务为例,旨在说明写作没有遗传性,写作靠的是后天的强烈爱好和严格的自我训练,这从路遥反复折腾写《人生》可以看出来,写作没有什么奥妙,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一蹴而就,只有老老实实地坐下来认真写作,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舍此别无选择。
纵观历代著名文学家,他们想把名作不是束之高阁,而是传诸后世,让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闻名遐迩流芳百世,无一不是老老实实地不辞劳苦地奋笔疾书写文章的。譬如,曹雪芹写《红楼梦》,他是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他才写出了至今仍熠熠生辉的煌煌巨著《红楼梦》,有他的诗为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他孜孜不倦地写作出一千个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红楼梦》,有谁能够通过作家的一把辛酸泪,理解其深奥和神秘呢?
那个写作狂人巴尔扎克,痴迷写作,有时走路都在构思,撞到树都不知道,到了自家门口都会迷路。
还有唐朝诗人贾岛有一次他得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但他又认为“僧推月下门”不错,搞到最后他都不知道是用敲好,还是用推才行。他就这样嘴里念念有词地讲推啊敲的,懵懂不知状若疯癫地一头撞到大文学家兼在京城作大官的韩愈的轿子,被其仆从拿下。
韩愈询问究竟,最后发生了历史上的文坛佳话,两个地位相当悬殊的文人墨客不是沿袭着文人相轻的陋习,而是惺惺相惜地席地而坐,侃侃而谈,相谈甚欢。最后韩愈向贾岛建议还是用敲好,因为鸟宿为静,僧敲为动,动给静作为衬托,更写出了夜深人静的意境,就如同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效果。从而可以看出古人对文字相当敬畏,他们都是老老实实写作的。
还有唐朝诗人杜甫也吟哦过两句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古人写作不仅老老实实地写作,而且不辞劳苦地写作,令人十分动容。
其实,要真正说写作有什么奥妙可言,我想应该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跟写这篇文章的作家坤元君一样,从他文章中信手拈来地举出鲁迅先生的遗嘱和路遥写作《人生》的例子来看,作家如果不博览群书地读万卷书,他怎么可能这样博闻强志和学问渊博呢?我想这可能就是作家在暗示我们写作的奥妙,勤读勤写,才是写作的奥妙所在,舍此别无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