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第十一章,攻克南京的艰难过程中,学到了他
尽人事、听天命的智慧。
的确,重要的历史节点、时间,其实掌握在上天的手里,而不是在个人手里。因此,只要尽了人事,就可以心地坦然。
曾国藩青年时代是“人定胜天”主义者,非常推崇意志的力量。他认为人的意志是无所不能的:“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在湘军连打胜仗之际,曾国藩以为“天下事,果能坚忍不懈,总可有志竟成”。
但是从经历咸丰七年(1857)被皇帝罢黜回家的大挫折后,“天命”二字开始出现在曾国藩的辞典中。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他悟到,人力其实是很弱小的。
时间无穷无尽,人生几十年实在是一瞬即过。天下至大,人力所能为者至小。
他开始相信,大事件,不是某一个人甚至某一个集团能够决定的。在这些大事件背后,有着天时、历史、人心等诸多深层次力量在起作用,个人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此,他所要做的只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自己的能力而已,而不必杞人忧天,将太多无法承受之重揽到自己肩上。
凡做大事,大的环境因素占一半,人的力量占一半。如果急着马上要拿到成果,这是要左右上天的意志,是不可能。
自己尽力做好,其余的,交给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