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古三峡——民俗篇(3)

作者: 三峡孬张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15:42 被阅读103次

 摆手舞

在漫长的岁月里,三峡人——尤其是土家族人,在这爿土地上修养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大型舞蹈。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按其举行的时间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五月堂"、"六月堂"等。

  大摆手活动规模庞大,以祭"八部大神"为主,表演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活动等;小摆手活动规模较小,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和各地土王为主,表演部分农事活动。

  土家族的大摆手活动非常热闹,在土司时期就被文人形容为:"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湖南龙山马蹄寨的大摆手活动历史悠久,规模庞大,远近弛名,辐射面广,上至鄂西、川东,下至永顺、保靖、大庸、桑植,热衷于摆手活动的土家人,以及客商小贩、杂技艺人等界时纷至沓来,多达数万人,遂成为湘、鄂、川、黔边境文化、经济交流的民族盛会。

 

  大摆手是在摆手堂中举行的。摆手堂正中央,供奉着八部大王及其夫人"帕帕"的神像。摆手堂大坪中间立一根高二十四米的旗杆,上面的两面龙旗迎风招展,旗杆顶端的一只白鹤振翅欲飞。

  大摆手活动按三年两摆的传统习俗,于正月初九至十一日举行。界时,各寨依姓氏或族房组成摆手"排",每"排"为一支摆手队伍,各"排"人数不等,均设有摆手队、祭祀队、旗队、乐队、披甲队、炮仗队。

 

  首列为龙凤旗队。龙旗和凤旗系用红、兰、白、黄四色绸料制成四面各一色的三角大旗。旗长丈余,边缘镶有鸡冠形花边。以白龙旗和红凤旗为上承,并排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次列为祭祀队。由寨上德高望重的老者组成,多达二十余人。他们身着皂色长衫,手持齐眉棍、神刀、朝筒等道具,一尊者捧着贴有"福"字的酒罐,率领担五谷、担猎物、端粑粑、挑团馓、提豆腐等祭品的人,随掌堂师行祭事,唱祭祀歌。

  祭祀队后面为舞队。男女老少皆可参加,他们均着节日盛装,手里分别拿着朝筒或长青树树枝,列队入场。

  继于舞队的是小旗队。凡户一面,颜色多彩,有长方形和三角形二种,亦饰有荷叶边。敬献于"八部大王"坛下,以感祖恩深泽。

  接着是乐队、披甲队、炮仗队。乐队分馏子和摆手锣鼓两种。再配以牛角、土号、野喇叭、咚咚喹等,奏出土家族节日的独特旋律。

 披甲队由身披五彩斑烂"西兰卡普"的青壮年组成。土家族人天性劲勇,锐气尚武,在摆手舞中以锦为甲,以示威武雄壮。

 

 炮仗队有鸟铳和三眼铳组成,各队按以上程序排列进入摆手堂。进堂后先扫邪,后安神。章堂师手持扫帚,以高扬激越的音腔,强烈地谴责那些"大斗进,小斗出,少斤缺两"的剥削者;以道德的铁扫帚,清扫那些"起心害人,行盗为娼"的民族败类,充分表现了土家族嫉恶如仇、纯朴善良的美德。祭祀时,祭祀人在掌堂师的带领下,依序跪下左脚,舞众亦虔诚跪下,与祭祀队一领一合,齐唱神歌,歌词委婉深沉,气氛肃穆庄重。歌毕,各排将各自的供品呈于神案,其上有"福禄寿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字样。

  祭祀完毕后,礼炮三响,撼天动地,摧人起舞,全场沸腾。人们在掌堂师的指挥下,整齐地变换着舞蹈动作,时而单摆,时而双摆,时而回旋,舞姿优美,动作逼真,刚柔相济,粗犷雄浑。摆手舞的内容,分别展现出民族迁徙、狩猎征战、农桑绩织等一幅幅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的艺术画卷。


 舞台表演

 

  小摆手,是土家族居住区普遍盛行的一种文化习俗活动,�在鄂西主要流行于酉水流域。过去,凡百户之乡,皆建有摆手堂,有的还建有排楼、戏台等。来凤舍米湖、大河等地现有摆手堂遗迹。�舞时,男女齐集摆手堂前的土坝,击鼓鸣锣摆手。其特点是摆同边手,躬腰屈膝,�以身体的扭动带动手的甩动。表演内容为"拖野鸡尾巴"、"跳蛤蟆"、"木鹰闪翅"、�"犀牛望月"等狩猎动作和"砍火渣"、"挖土"、"烧灰积肥"、"种苞谷"、�"薅草"、"插秧"、"割谷"、"织布"等生产生活动作。

 

街舞

相关文章

  • 珍藏古三峡——民俗篇(3)

    摆手舞 在漫长的岁月里,三峡人——尤其是土家族人,在这爿土地上修养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

  • 珍藏古三峡——民俗篇(1)

    哭嫁 千古峡江,人与峡共生共存。 在漫长的岁月里,三峡人——尤其是土家族人,在这爿土地上修养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民...

  • 珍藏古三峡——民俗篇(2)

    跳丧 跳丧舞,又叫跳撒叶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 “家有亲丧,乡邻来吊,至夜不去,曰伴亡。于柩...

  • 珍藏古三峡——刻石篇(3)

    夔门石刻 三峡的石刻类别众多,构成三峡独特的历史文化。 三峡石刻题记,有治理岩崩灾害、清理河滩的碑刻题记、有作为航...

  • 珍藏古三峡——远古篇

    考古发现证明,长江与黄河同为中华民族之发祥地。 三峡远古刻划符号之发现,将长江文明推前至7000年前。 现挑选一组...

  • 珍藏古三峡——青铜篇

    青铜器时代离我们远矣。 由石器演变至青铜器,人类文明前进的步履虽然缓慢,但却非常了不起。青铜器由生活器皿发展至冷兵...

  • 珍藏古三峡——城墙篇

    城与墙勾连,三峡库区沿江之古老城镇便耸成屏障,峡江人便可赖以生存了。 曾几何时,一座座古城仿佛约好了似地,一夜间于...

  • 珍藏古三峡——险滩篇(1)

    崆岭滩 “青滩、泄滩不是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鬼门关”水深流急,礁石密布,“大珠”石梁长200余米,似一条大鲨...

  • 珍藏古三峡——险滩篇(2)

    新滩天险 “打新滩来绞新滩,祈盼水神保平安;血汗累干船打烂,要过新滩难上难”。民谣乃豪三峡---新滩的真实写照,只...

  • 珍藏古三峡——古桥篇(1)

    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保护,规划实施项目甚多,重点都妥善保护了。但凝聚人民智慧的许多古石挢,便只好采取留存影像的方式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珍藏古三峡——民俗篇(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ey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