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在同一个阶段,也许可以广泛涉猎多个领域,但要想把每个领域都做好,几乎不太可能。所谓弱水三千, 只能取一瓢饮。
年少时,可以多多尝试、经历、体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或能力圈。稍大一点,就应当在这个领域进行深耕。此阶段,就乖乖做好一件事,尽力取得一些成绩,此为立身之本。
如此,到了再大一点,就会拥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如果你想,就可以重拾年少时对这个美好世界的好奇,继续尝试、经历、体验。
这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人生规划的一点理解。
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最开始,什么都想做,毕竟人生可以有太多有趣的事情,理财、学语言、画画、读书、烘培、健身、学乐器。
慢慢的,发现精力不够,战线拉得太广,于是静下心来挑选最想做的三件事。一番取舍后,前三名浮出水面,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过的——理财、学语言、自我管理。
再到最近,接触到一个词——“低水平勤奋者”,指的是表面上一直在忙碌、付出,却很少收获的那类人。回想这几年,确实没有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反思之下,觉得还是没有对一个领域进行深耕的结果。这个要去深耕的领域就一定得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方面是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一方面是与自己整个人生规划相符合的。选择起来,要慎之又慎。
对于未来十年,我其实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主线规划的。其中最重要的,说得直白点,就是需要有钱。钱是一切梦想、责任的支撑。
所以对于攒第一桶金、滚雪球等理财事项,是我目前最最热衷的事,也就是最重要的事。
把最好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中去。
这一年来,每天的时间分配是这样的,30% 给工作,20% 给小宝宝,20% 给生活日常,10% 给英语学习,剩下20%随机分给健身、理财、读书、写字等等。算下来,真正用于学习理财的时间,可能不足一小时。
理财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我在其上花费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做了一个重要的调整,将理财优先级提升到第一位,将大块可支配时间用于研究理财。
以我对自己的了解,不擅长做专业分析工作,尤其是数据类的。那么理财的方向是做自己懂的,乃至普通女生都懂的理财。
具体目的有三个,一是建立起自己的资产管理体系,用规则约束行为;二是在通俗理财的领域深耕,小范围内取得话语权;三是争取拓展开源渠道。
人生也许就是不停的做减法吧,去掉不重要、次重要的,留下最重要的,然后“以时光浇灌梦想”。
剩下的时间留给爱好
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当作事业来经营。剩下的,诸如学语言、画画、烘培之类,统统划归入爱好。做完最重要的事,再按照喜爱程度来一一“临幸”各个“爱好”。
决定我们活成什么样子的,大概就是一个接一个或大或小的选择吧。
选择对了,会觉得前方一下子豁然开朗,只管迈着轻快的小步子走下去。选择错了也不要紧,此路不通,大不了换一条,尝试本身也是有趣的,况且还看到了沿路不同的风景。
只要,不是在原地,就好。
网友评论